人民網海口4月27日電 (記者盛卉)“城鎮化不是政府特別想讓農民搬到城裡頭住,不是把農民土地剝奪了放到城裡來。城鎮化首先是客觀發展的結果,然后要符合農民利益,最后是符合全社會的共同利益。”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今天在2013亞洲轉型國家經濟政策對話上表示。
陳淮指出,目前中國很多成就都與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化戰略有關,但目前面臨的包容性問題、戶籍問題,就業問題都和城市化過程中的戰略缺陷有密切關系。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立足於農耕文明,對城鎮化進程規律缺乏認識和了解。”陳淮認為,目前的城鎮化不僅是對農耕文明的徹底變革,也包括對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副遺產”的糾正,如戶籍問題、農民工市民化等問題。
陳淮表示,積極推進城鎮化是解決當前諸多矛盾的鑰匙和出路,如克服資源匱乏、環境惡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等。城鎮化的規模、速度和質量決定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速度和質量。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還需打破一些利益集團對改革和發展的阻礙,把城鎮化與經濟體制改革轉型密切聯系起來。”陳淮建議,城市化要穩妥推進,要總結經驗協調發展,要有充足的法律政策准備和相應合理的補償標准,城市也應做好接受農民工進城和享受社會福利均等化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