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口4月27日電(記者盛卉)以“城鎮化發展與包容性增長——人口城鎮化的政策與體制”為主題的2013年亞洲轉型國家經濟政策對話今日在海口舉行。論壇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聯合主辦,重點圍繞人口城鎮化的基本內涵與重點任務、以農民工為重點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與農地制度改革、人口城鎮化與財稅體制改革、人口城鎮化與行政體制改革等議題進行研討。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路在開幕式上指出,城鎮化是客觀歷史趨勢。對我國來說,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動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舉措和最現實的選擇。對海南來說,考慮到海南的特殊區位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要求,要把海南新型城鎮化作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出一條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不僅是人口聚集的城鎮化,更是服務業帶動的城鎮化、綠色低碳的生態型城鎮化、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城鎮化。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主旨演講中指出,要盡快推進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以人口城鎮化為主要載體、以政策和體制創新為重點,有效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
遲福林認為,我國已進入發展型新階段,隨著城鎮化的條件、需求、角色的深刻變化,規模城鎮化發展已難以為繼。隻有人口城鎮化,才是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一是人口城鎮化有倍增的空間,未來8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有望從35%提高到2020年的52%左右,2030年有望進一步提高到65%∼70%的峰值。二是人口城鎮化拉動內需的潛力巨大。到2020年中國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帶來百萬億級別的內需規模,成為7%∼8%中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因此,需要把人口城鎮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出發點、落腳點。
遲福林指出,城鎮化要實現包容性增長,“重頭戲”是解決好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到2020年總體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需要財力等相關條件,但更重要的在於戰略判斷和政治決心。為此建議盡快出台農民工市民化的國家規劃。
遲福林提出,城鎮化進程中的許多矛盾、問題,大都與人口城鎮化的體制機制改革滯后相關。因此,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推進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務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需要明確取消戶籍的改革目標和時間表﹔加快以農地物權化為目標的制度創新﹔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對接。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包括一天半的專家研討以及半天對海南城鎮化的實地調研。來自國家相關部委、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及20個省(市、自治區)的官員與學者,以及來自德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國智庫的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
![]() |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
![]() |
論壇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