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躲貓貓,如今一家親。”一大早,寧波鎮海后海塘金屬園區的一家企業食堂裡,安徽來的打工者謬師傅忙著清洗蔬菜肉禽,准備食堂中午的伙食。這份工作,是城管幫他找的,而不久前,他還在街頭推著流動早餐車與城管玩“躲貓貓”呢。
今年,鎮海區城管對在轄區內居住滿6個月、對區域經濟有所貢獻,並且有真正困難的流動攤販啟動“深度幫扶工程”,幫助他們正規就業。
城管工作人員斯浩輝手上,多了一疊“流動攤販分發信息採集表”,執勤之余,他細致地收集攤主基本信息,建立流動攤販檔案,這已成為城管的日常工作。“每次到工業園區附近執勤,我總特別留心,因為那裡工作信息更多。”
翻著“檔案本”,每個流動攤販的家庭信息、生活狀況一目了然,我們仿佛直接遇上了那些曾“趕不走”的流動攤販,比如謬師傅。
謬師傅和妻子三年前來到鎮海找工作,沒文憑、沒工作經驗,屢屢被攔在求職門外。“租2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個月也要六七百塊錢租金,三個孩子還在讀書,一天不干活都不行哪!”他買來一輛老舊的三輪車,每天早上拉到中山公園附近賣雞蛋餅。
沒過多久,謬師傅違規設攤被城管查獲,勸教不改,罰了70元錢,一早上的活白干了。“遠遠見城管來,我就拉著車子跑,等他們走了,再回來。可城市整治加強后,公園附近等‘好地段’管得牢了,我隻能撤退到城郊工業園區等‘二線地段’。”說起曾經的擺攤史,謬師傅自嘲道。
如果沒有現在的工作,謬師傅對城管的印象也許就止於“一張嚴肅的面孔”了。
當謬師傅整天為了生活與城管“躲貓貓”時,斯浩輝帶著一堆招工信息,敲開了謬師傅的家門。他分析過,謬師傅一直做餐飲,有優勢,便首選推薦他去后海塘金屬園區內一家企業食堂工作,試用一個月后,成功簽約。幾天后,他又幫謬師傅的妻子找了份保潔工作。
看到自己與妻子的工作都有了著落,謬師傅爽快地答應,再不亂擺攤亂設點了。
一個“趕”了三年趕不走的流動攤販,從源頭上徹底根冶了。至今,全區已經有40多名流動攤販實現正規就業。
“以前在城管執法過程中遇到謬師傅這樣經濟條件很困難、能力有限,不好找工作而違章擺攤的小販時,很為難,但違規行為又不能不管。”鎮海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曉紅說道。去年,鎮海提出城市管理“三年提升行動”,對城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格執法“堵”的同時,探索如何做好“疏導”。
除了平時為流動攤販介紹工作,鎮海還舉辦“流動攤販專場招聘會”,20多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提供300多個不同類型的崗位,可供500多人就業。僅半天時間進場人數就達400多人,有100多人與招工企業達成初步意向。
“疏導”,鎮海城管還嘗試了多種方法。
60多歲的周師傅在招寶山中隊的邀請下,走進城管會議室,倒出苦水。
“不是我想當流動攤販,30歲的兒子至今沒找到工作,我的修車攤哪能收得了啊!”周師傅在車站路附近擺修車攤已經五六年了。
“我不想把自己的老手藝拋掉,開鎖這玩藝居民還是用得到的,可我又沒錢租店面。”另一個流動攤販說道。
聽取了這些老手藝流動攤販的心聲,駱駝街道專門開設了“便民一條街”,設修補攤11個。街上蓋起了遮陽棚,有了門面招牌,每月幾十元的租金,地段佳,攤主主要是街道范圍內的困難戶、殘疾人等。“有了店面,等於有了正式飯碗,體面活越干越帶勁。”一位流動攤販說道。陳醉 張霞 袁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