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砅善�鏍峚痔
57歲志願者6次參與抗震:地震后能動的都在救人--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57歲志願者6次參與抗震:地震后能動的都在救人

2013年04月22日10:07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活著,救災!—— 一位57歲老志願者的第6次抗震親歷

  4月21日凌晨2時,四川省寶興縣靈關鎮一家簡陋的石材廠前,一台“長安”車靜靜地停在門口,周圍幾點隱約的火光在漆黑孤寂的夜色中照出去很遠。

  一陣密集的短信鈴聲突然在車內響起,剛剛合眼的李英俊猛然驚醒。沉寂了18個小時的手機一下子涌入70多條短信,內容基本都一樣:老李,你還活著嗎?

  這是地震發生之后,李英俊第一次與外界有了聯系。他給朋友們群發了一條短信:活著,救災。

  老伴兒的電話也跟著打了過來,還沒說上兩句話,電話那頭已經傳來80歲老母親的哭聲。寶興縣對外聯系全部中斷,老人家守著電視看了一天,也哭了一天,到現在才知道自己兒子還活著。

  “地震時鍋都在蹦,地震后‘還能動的’都在救人!”

  從20日8點02分地震發生那一刻起,李英俊已經在余震不斷的靈關鎮整整堅持救災18個小時,親手救出2人。

  “這次地震感覺很不一樣。”當時正在石材廠2樓做飯的李英俊說,“以前經歷的地震多是左右搖晃,這次上下躥,連鍋都直蹦。”

  “強震!”李英俊多年救災志願者的經歷造就他過人的反應速度,轉身抄起一把鋼?就往外沖。門外的街道已經一片混亂,老李親眼看著一棟房子在不遠處轟然倒塌,人們四散奔跑,彌漫的粉塵中傳來陣陣哭喊、尖叫。

  老李的長安車上常年裝載著全套救災設備,容不得多想,李英俊發動汽車就朝著房屋垮塌最嚴重的地方駛去。在靈關鎮西邊的十字街旁,一棟4層樓的民房幾乎全部垮塌到底,周圍有人在朝廢墟裡哭喊:裡面有孩子!

  李英俊立馬下車高喊:“不要慌,還能動的趕緊來救人啊,我這裡有設備。”

  經過最初幾分鐘的慌亂后,街上人群開始冷靜了下來,聽到老李的喊聲,許多人圍了過來,其中有派出所民警、在鎮上施工的工人、村裡的村支書、主任和鎮上居民。

  通過對廢墟裡喊話,大家確定裡面有一位年輕婦女和一個小學生還幸存。外面喊一聲,被埋在底下的孩子就回答一聲,稚嫩的聲音揪著眾人的心。

  老李的救援設備十分專業,不僅有破拆鉗、手鉗、千斤頂,僅錘子就有8種,大的重達幾十斤,小的連1斤都不到。分發了工具之后,眾人開始救人,沒分到工具的直接在廢墟上用手刨。老李在牆體上鑽開一個洞口,鑽進去用手摸,但摸到的卻是一具已經毫無反應的遇難者遺體。

  余震不斷發生,廢墟也搖搖欲墜,細小的磚塊、瓦礫不斷往下滑落,牆體仿佛隨時都會倒下。

  得盡快確定幸存者的位置。李英俊在洞裡焦急地呼喚,終於在遇難者旁邊一個狹小的空間發現了那位年輕婦女,她整個人裹在被子裡蜷縮成一團,正在輕輕地啜泣。老李安慰她:不要多說話,盡量保持體力,大家一定會救你出來。

  找到准確位置使得救援速度加快,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年輕婦女終於成功獲救,她緊緊抓著被子的邊角,流著眼淚不停地說著:“謝謝,謝謝。”

  顧不上多說,眾人立即開始救援埋在最底層的孩子。房屋垮塌情況太嚴重了,上面三層樓的天花板幾乎都貼在了一起,旁邊殘破的牆體又壓在了孩子的上方,許多人急得用手刨。

  余震越來越多,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李英俊與眾人商量,兩位老鄉開來兩台挖掘機,將壓在上方的牆體推倒到一邊。搬掉了這最大的障礙后,加上千斤頂的幫助,救援速度大增,1個多小時孩子就被成功救出。

  看到自己的孩子終於獲救,心急如焚的家長哭著扑了上去,不停地給周圍人說著“謝謝”。但眾人顧不得多說,轉身又朝著別的地方去了。

  正能量支撐“孤島”的希望

  救出2人后,李英俊又開著車在靈關鎮上到處轉,幫忙將傷員送到臨時安置點。這次地震對靈關鎮的損害太大了,老李親眼見到的遇難者就有好幾人,受傷的更是數不過來。

  雖然災情嚴重,但與5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慌亂相比,這次情況好得多,人們很快就從驚悸中恢復過來,展開及時的自救互助。哪怕隻能搬幾塊磚頭,人們也毫不猶豫地參與救援。

  李英俊說:“在靈關鎮成為‘孤島’的這段時間裡,這種正能量充滿了整個場鎮,每個人都在幫助他人,支撐著救援的到來。”

  下午2點多,20多名蘆山縣武警徒步趕到了靈關鎮,4點過后,救援力量陸陸續續到達,不斷有更多的人獲救。

  看到很多人從早到晚幾乎沒填過肚子,鎮上新場村的一個村干部從損壞的房屋裡找到一些米和泡菜熬成稀飯,和另外5名鄉、村干部組織了一支“三輪車送餐隊”,在場鎮上免費發放。直到晚上10點,李英俊才吃到20日的第一頓飯。

  入夜后的靈關鎮電力中斷,鎮上幾乎一片漆黑。鎮裡以村和社區為單位,組建了臨時安置點。由於道路不暢,物資難以運進,許多地方隻能找來塑料布搭成簡易棚子過夜。李英俊又擔任起了鎮上的義務值班員,四處巡邏。大部分的群眾情緒基本平穩,但有親人遇難、重傷的地方,仍然傳出陣陣悲傷的哭泣聲。

  “我最怕聽到這樣的聲音,像烙鐵一樣燙在我身上。”李英俊說。

  “從災民到志願者,我想做一顆火種”

  “1966年老家河北邢台的地震場景,一輩子都印在我腦海裡。當時我還在讀書,嚇得抱著樹走不動。”今年57歲的李英俊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我就成了一名救災志願者,開著車給災區運物資。

  從唐山大地震開始,李英俊以志願者的身份,先后參與了汶川、玉樹、彝良地震搶險救援。這一次,他的人生又與“4·20”蘆山地震緊緊交織在一起。

  老李的足跡遍布中國地震災區,但很難有人能想到,他竟然是一位腦中風偏癱后遺症患者。

  “都十幾年了,恢復的還可以。”李英俊談到自己的病,輕描淡寫,“只是遇到驟冷驟熱會有反應,動作變得遲鈍,但我修車可是一點都不遲鈍的。”

  李英俊對自己的汽車維修技術十分自信。也正是靠著過硬的技術,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李英俊在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上義務為過往救援車輛提供維修服務,最多的時候一天修了22輛車。從地震后的第四天一直到當年年底,老李7個月沒換過衣服,胡子和頭發長得一樣長,幾乎成了“野人”。

  由於擔心老李的身體,老伴兒這幾年一直都是一路跟著他做志願者。但今年因為家裡4位老人都已是80歲的高齡,老伴兒回了邢台老家照顧,沒想到又遇到了7級強震。“家裡隻能老伴兒多擔待一點了。”說起愛人,老李還是有些愧疚。

  走遍全國的經歷讓李英俊在很多年輕志願者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隻要身體撐得住,志願者的路我還會一直走下去。”老李說,“我想做一顆火種,將服務他人的精神傳給更多的年輕人。” (記者叢峰、江毅)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責編:盛卉、仝宗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