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考核檢查頻率 防止驗收變成“宴收”
廣東砍掉八成考核評比項目(事件新聞)
廣東清理規范省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459項省級項目撤並成82項,這意味著逾八成項目被清理掉了。除了在數量上大幅減少省級考評項目,廣東還將通過創建數據庫,統籌制訂年度考核檢查時間安排表,達到分期分批有序組織,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和接待壓力的目標。廣東省政協委員郭清宏在今年廣東省政協大會發言中抨擊的“檢查團往往是‘上午來,下午走,中午一餐酒’,驗收組成了‘宴收組’、基層疲於應對考核”的現象或能得到改變。
【省級考評項目大幅壓減】
“跟大家說一組數字,經過清理,我省原有省級考核檢查和評比表彰項目共459項,這裡包括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和省直各個部門大大小小所有的項目。”近日,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李鋒介紹,在這次清理工作中,對原有的279項省級考核檢查項目,撤銷74項,合並76項,隻保留33項(其中,10項為單獨保留,23項為合並保留)。對原有的180項省級評比表彰項目,撤銷82項,合並37項,隻保留49項(其中,38項為單獨保留,11項為合並保留)。
“不論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組織的,還是以省直各個部門的名義組織的,不論是對地市級以上黨政領導或者班子的考核,還是對本系統內下屬單位的考核檢查,其數量都進行了大幅度的壓減。”李鋒說,原則上每個省直單位保留的考核檢查項目不超過2個,評比表彰項目原則上不能超過3個,目的就是要堅決扭轉現在項目過多過濫的局面。
【統一指標名稱共享數據】
除了大幅度減少考評項目的數量以外,廣東省政府還將對所有保留項目的指標體系進行優化整合,實現指標之間的科學設置、布局合理和重點突出。對內容相同或類似的各級指標要統一名稱,明確各個指標內涵和數據採集的部門和方式,確保同一指標涉及的數據信息以后可以互通共享。
“爭取實現這麼一個模式,就是年初實施的項目,牽頭單位必須按照標准和要求,及時錄入相關數據信息,之后依次實施的項目,牽頭單位必須先從數據庫中提取你要的指標數據,然后再對空缺指標數據進行考察。如果后面有其他項目要從數據庫裡面調數據,數據庫裡面有的你就不用再考了,沒有的你就再去考核,回來再把這個數據庫錄入好。”李鋒說。
【統籌考核檢查時間安排】
李鋒介紹,除了建立一個技術支撐平台,即項目指標數據庫,使各類標准化以后的指標和數據能夠及時錄入數據庫和更新,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外,在考評的方式方法上還要做出的改進,包括統籌制訂一個年度考核檢查的時間安排表,科學設置時間周期,以此來降低考核檢查的頻率,確保各個項目分期分批有序組織,切實減輕基層的負擔和接待的壓力等。牽頭單位還要組織參與單位統籌時間集中開展,避免各個單位分頭組織、分頭行動,造成基層負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廣東省此次清理規范考評項目,有利於減輕基層負擔。政府不能一推進工作就組織考評,而應該將提高政府效能的工作落實到穩定的系統的規范中去。
【清理規范做到令行禁止】
“目錄之外的都是禁止的。”李鋒強調,對於此前類似清理工作中出現的反彈等問題,此次清理和規范工作一定要令行禁止。與此同時,對於新項目的報批和退出工作,也將一律從嚴控制。李鋒表示,目前的清理規范工作只是初步的,廣東將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斷優化整合考核檢查、評比表彰項目的指標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
“廣東在轉變政府職能上面繼續先行一步。”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提醒說,真正轉變政府職能,這是一場攻堅戰。除了政府自身主動進行改革,還應當考慮引入公眾、引入輿論來參與討論和監督,應該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有些事情是可以交給社會來決定的。(吳渤 符信)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