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李學梅)當地時間25日上午,經久不息的掌聲回響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發表演講,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中非關系闡述主張,勾畫出雙方合作的宏偉藍圖。這座中國援建、以坦桑尼亞開國總統尼雷爾名字命名的高大建筑甫一落成,便見証了一對“老友”在新時期的合作宣言,以及中非全新旅程的揚帆遠航。
“河有源泉水才深”,習近平主席用這句非洲諺語形容中非友好交往的源遠流長。中非友誼始於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立足於平等互信的基礎之上,其后歷經數十載風雨考驗,早已根植於彼此心中。1971年,中國被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大門﹔達累斯薩拉姆以西24公裡的青山上,亦長眠著為修建坦贊鐵路犧牲的中國工人……歷史見証了中非的相親相敬,也為新形勢下雙方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當前的中非關系已經進入全面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非合作論壇、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等因素的助推下,雙方貿易額由2000年的106億美元飆升至2012年的近2000億美元。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將中非緊密相連的,“不僅是深厚的傳統友誼,密切的利益紐帶,還有我們各自的夢想”。在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國的復興夢、非洲的發展夢、乃至世界的合作共贏之夢,早已密切交織,彼此推動。
當前,中國和非洲還面臨深化合作的新機遇。不少非洲國家在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開始尋求擺脫單純依靠資源出口來獲得經濟發展的單一模式。它們尤其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而中國也希望借助非洲的進步,為自身發展創造機會。
有歷史舊情可敘,有現實基礎可依,有共同夢想可追,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的中非關系,更需真心呵護,用心經營。而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出的四字箴言,無疑為雙方關系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真”——尊重非洲的尊嚴與自主性,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不因中國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而有所動搖,這是中國在新時期對老朋友許下的庄嚴承諾。
“實”——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新時代下,雙方合作內涵在不斷拓展,中國的對非援助,已不僅局限於物資援助,而是涉及技術轉讓、人才培訓等方方面面。
“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蓬勃的人文交流將為中非友誼注入新內容。
“誠”——坦誠面對中非關系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本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對出現的問題加以妥善解決。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機遇總比挑戰大,辦法總比困難多”。坦誠相見,方是待友之道。
30分鐘演講,數十次掌聲。這掌聲,既是對中非友誼的禮贊,也是對中非互利共贏發展現狀的肯定,更是對雙方合作前景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