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增財力80%以上用於民生 三公經費隻減不增--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各地要聞

成都新增財力80%以上用於民生 三公經費隻減不增

2013年03月26日08:57    來源:成都日報    手機看新聞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全市財政工作會議上獲悉,根據預算,今年全市可用“財政蛋糕”規模共計約1795億元。其中,市級財政預算安排民生支出將達到400億元,當年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民生,而在執行中還要增加。此外,今年還將從嚴控制一般支出,嚴格“三公管理”,“三公”經費隻減不增。

  2012年財政“報盤”

  2012年,全市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151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781億元,增長18.9%,增幅超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幅5.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地方稅收收入佔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3.2%,提高1.6個百分點。

  2012年,全市財政用於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方面的投入164億元,用於實施“產業倍增”戰略方面的投入248億元,用於實施“立城優城”戰略方面的投入260億元,用於實施“全域開放”戰略方面的投入16億元﹔此外,去年,市級財政繼續加大對財政困難區(市)縣扶持力度,市級財政對區(市)縣轉移支付達到177億元。

  民生方面,全市財政民生支出達到919億元,十大民生工程支出36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中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達65.9%。

  2013全年財政預算

  今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預算安排為863.3億元,同口徑增長12%,全市公共財政預算當年可用財力為969.2億元。相應安排公共財政支出969.2億元,加省預通知的專項轉移支付25.6億元后,全市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994.8億元。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為793.6億元,加預計的上級補助收入3.2億元、調入資金4.3億元,減上解省支出0.8億元后,按收支平衡和列收列支原則,對應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800.3億元。為此,今年我市全市可用“財政蛋糕”規模共計約1795億元。

  支出重點 五大興市戰略

  繼續保持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投入強度——

  優先保障二環路改造工程資金,確保“兩快兩射”等緩堵保暢骨干項目如期完成,支持重要節點、主干道路、快速路網和中心城區停車場建設,加快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建設。足額籌集軌道交通建設資金,推動成渝客專、成綿樂城際鐵路等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地鐵骨架網絡。落實公交惠民政策,繼續對城市公交、出租車、農村客運等公益性行業實施價格補貼,支持公交線網優化、站點增設、路網延伸和盲區覆蓋。

  繼續加大實施“產業倍增”戰略投入力度——

  加大先進制造業發展投入,推動電子信息、汽車、機械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推進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金融總部商務區建設,加快建設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以現代農業重大項目建設為依托,推動我市農業由傳統農業向高端農業轉型升級。支持科技創新驅動和重點產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繼續加大實施“立城優城”戰略投入力度——

  落實天府新區建設各項財稅政策,推進“三縱一橫兩軌”等重大基礎項目、新川創新科技園等核心區起步區建設。發揮財政吸附資金投入帶動效應,加快“北改”步伐。大力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重點鎮建設和一般場鎮改造。支持環城生態區、龍泉山脈生態植被恢復、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六大工程”、“四項整治行動”。

  繼續加大實施“三圈一體”戰略轉移支付力度——

  健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體系,繼續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擴大均衡性轉移支付保障范圍,實現轉移支付向“保民生、促發展”擴展。

  繼續加大實施“全域開放”戰略投入力度——

  加大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投入,塑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生產服務環境,國際品質的生活服務環境,國際水准的政務服務環境,全力保障全球財富論壇和世界華商大會的成功舉辦。增加對外交流、國際營銷、投資促進、會展博覽等方面投入,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支出重點 民生

  支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確保全市各級各類財政性教育投入佔比穩定在18%以上。實施公益性幼兒園政府補助,全面實施城鄉中小學標准化建設提升工程,開展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免費政策,支持示范院校建設和校企合作,推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發展。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政府補助標准,繼續實行“全民體檢”,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提升工程,落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補充政策,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救助機制和特重大疾病救助機制,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支持就業培訓行動計劃的實施,落實促進就業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和扶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基層的政策﹔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完善經濟困難群體臨時生活救濟制度﹔支持近郊區“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建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繼續實施農村危房和低保戶土坯房改造。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繼續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影視設施、農村書屋、全民閱讀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成都博物館新館、成都檔案館新館等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辦好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本報記者 裴睿)

分享到:
(責任編輯:賈玥、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