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渠道裡的水流量並不是很大,加上障礙物的阻攔,10來個鼓鼓囊囊的蛇皮袋以及一些死豬,就擱淺在了渠道的一段。
此時,十多名村民正在忙著打撈、掩埋死豬,有的已經用編織袋打好包。渠邊臭氣熏天。
死豬從何而來?
現場村民透露,這條位於三門鎮境內的泄洪渠,五六年來就一直漂著死豬。
“這兩天是下了雨,死豬都被沖到了下游,分散開了。要是在四五天前,渠道的渠壩裡,一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名村民說,由於每年都發大水,很多死豬都被沖到了下游的湘江裡。
昨日,他們在一個地方最多竟打撈起7頭死豬,村民打撈起這些死豬后,在渠邊挖下三四十公分深的坑,就地掩埋。
發現了這10幾頭死豬后,記者繼續往下游走,還能發現一些零星散落、擱淺在渠道裡的死豬。
初略統計,在泄洪渠下游短短的兩三百米的渠道裡,漂浮著的死豬數量,就達30頭之多。
據村民介紹,白石村有1800余人,其中有七八百人住在泄洪渠沿線,他們的飲用水都靠打井抽取。大家都擔心飲用水的水質受到影響和死豬造成細菌傳播,因此,忙不停地打撈死豬和呼吁新聞媒體報道。
村民們說,泄洪渠道建成時設置了台階,以前他們經常下去洗菜,但這兩年,由於經常有死豬漂浮過來,他們根本不敢下水。到了下游,那裡的水連喂鴨子都喂不得。
當地村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些死豬漂浮在河渠內,已經對水質造成了嚴重污染。他們知道這些死豬是當地的養豬戶偷偷丟棄的,但因為抓不到丟棄死豬的人,也無可奈何。
家就在撇洪渠渠道邊上、年近古稀的肖先生告知,據他觀察,渠道裡常年漂浮的死豬,都是上游的養豬戶偷偷摸摸從橋上丟下來的。肖的說法得到了附近養豬戶曹先生的証實。
他告訴記者,豬死后,確實應該深埋,進行無害化處理。但不少養豬戶為了省事,在深更半夜的時候,偷偷就往河道裡一丟。
他說,這樣不負責任的養殖戶並非少數。
據悉,由於三門鎮泄洪渠位於株洲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上游,對株洲市民飲用水安全構成了威脅,因而引起當地群眾的高度關注。該鎮副鎮長劉耀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泄洪渠內漂死豬的情況,對下游湘江水質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據他介紹,整條泄洪渠全長4公裡有余,其中絕大部分位於三門鎮境內,隻有下游300米的一段屬於雷打石鎮,因此,打撈的死豬,也絕大部分在三門鎮境內。到14日下午4時左右,打撈工作已經結束,打撈的死豬共分裝了二三十袋,並對泄洪渠也進行了消毒。
劉耀華說,三門鎮是傳統農業大鎮,當地生豬養殖戶很多,其中規模經營的有10多戶。但是,一些養殖戶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都很薄弱,隻有少數養殖戶建有污水處理池,養殖戶們都習慣將病死豬丟棄在泄洪渠內。長期以來,一直有群眾向三門鎮政府反映這個問題,並且,鎮政府工作人員下鄉時也看到了泄洪渠漂死豬的現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