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胡同83個車位因合理調度容下200輛車 圖--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北京一胡同83個車位因合理調度容下200輛車 圖

2013年02月25日07:29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停車自治后,西四北六條胡同停車整齊劃一。

停車自治后,西四北六條胡同停車整齊劃一。

停車自治前,德寶小區私裝地鎖林立。

停車自治前,德寶小區私裝地鎖林立。

  西城區有這樣兩條胡同,胡同裡隻有83個停車位,卻能“消化”下近200輛私家車。怎麼做到的呢?這緣於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裡實行的停車自治管理。在胡同狹窄、車位稀缺的情況下,他們通過合理調度、錯時停車,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長期困擾居民的停車難矛盾。

  然而,同在西城區的德寶小區雖然也實行了停車自治管理,推進卻沒這麼順利。在老城區,胡同和老舊小區很多,有車的家庭也不少,居民自治管理能最終破解停車難題嗎?會遇到哪些新問題?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模式1

  胡同停車自治

  調查地點: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

  調查結果:通過施劃停車區域、發放免費停車証,

  並由專職管理員負責調度,亂停車現象沒了。

  治亂:書記與居民一起出點子

  位於老城區的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連接著新街口與西單的繁華商業區,周邊商鋪林立,人多車多。兩條胡同住著1770多戶居民,有私家車將近200輛,本來就停車難,偏偏周邊的商戶也常來擠佔車位資源。

  實行停車自治前,胡同裡“搶位”大戰常常上演。為能佔到車位,一些居民不光自裝地鎖,還用破椅子、舊自行車等雜物亂佔地兒。在居委會主任尹慶國的印象裡,胡同亂停車整治過好幾回,可各式各樣的“鎖”,今兒拆了,沒兩天又冒出來。外來的車依舊往胡同裡擠,居民意見大了! 怎麼辦?著急。

  就在這時,區委書記王寧帶著16位區領導及相關部門“一把手”來社區調研。

  “胡同裡有車的人家想在自家門口停車太難了!”居民劉竹青道出了很多人的苦惱。“停車難是個大問題,正好區裡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在,大伙兒一塊想想辦法,也為咱區其他街道蹚蹚路。”王書記接過大家的話茬兒。

  有人建議:“能不能仿照社區事務居民自治的模式,也來個胡同停車居民自治?”這個主意在座的都贊成。王書記提醒大家,這事兒一定要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征求意見,由居民自己決定是否實行停車自治。

  登記:停放時間精確到幾日幾時

  第一步,清理隨意佔道現象,讓道路暢通起來……

  第二步,摸清可利用的地段,重新規劃停車位……

  第三步,根據居民私家車數量和停放時段的不同,登記造冊,統一安排……

  記者在採訪時看到居委會有一本車輛登記冊,上面詳細記錄著胡同裡每輛車的車主姓名、車牌號、與戶主的關系,以及聯系電話、停放時間、停放位置等信息。在停放時間一欄裡,一些車輛的停放時間居然精確到某一天的某個時段。比如:某戶人家的外甥經常在周末下午兩、三點開車來看望舅舅﹔某戶老夫妻的兒子周日下午三、四點會開車回家,吃過晚飯離開。

  對登記在冊的車輛,胡同停車自治后,會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合理安排,錯時停放。而那些臨時來走親訪友的車輛怎麼停?尹慶國說:“這些車雖沒有登記,也得讓人停啊!秩序管理員會引導他們暫時停在空置的車位裡,記下車主手機號,以便居民的車回來后能隨時挪車騰位。”

  顧慮:胡同劃線停車合法嗎?

  原來,無論是國家頒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是北京市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對胡同劃線停車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起初,胡同裡劃的是白實線的停車位。有人質疑:胡同不屬於城市道路,別說一個居委會, 就是街道一級政府也沒權劃線停車。

  那麼,劃出虛線的停車區域行不行呢? 個別居民也反對:我家沒車,憑什麼讓別人的車停在我家牆外窗戶底下?

  這讓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感到兩難。尹慶國說,盡管胡同停車的現象很普遍,但真要統一管理起來,缺乏法律依據,而來自部分居民的阻力,讓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困難。

  新街口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魏九紅翻閱了政府相關法律法規,沒找到允許在胡同裡施劃停車區域的相關規定。而且,根據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合法停車場地需經交管部門批准才能設置停車標志。

  於是,魏九紅找到交通管理部門,詳細說明原委,希望得到支持,最終順利地劃定了停車區域。但如何使胡同劃線停車合情合法,魏九紅認為,如果今后自治管理的模式得以推廣,這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擔心:不固定車位有地兒停嗎?

  既然是停車區域,就意味著沒有固定車位。但兩個胡同裡隻有83個車位,能否保証近200輛車一直都能周轉得開? 不會有的車沒地兒停嗎?

  目前,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採取的是隨來隨停、機動靈活的停車管理方式。負責調度的是秩序管理員。他們的任務是引導車輛,指定停放,每天早上六點半到晚上七點半,胡同口都由這些管理員負責把守,一來勸阻外來車輛亂佔用胡同車位,二來引導居民的車輛入位停放。“這樣,胡同裡的車位周轉就靈活多了。而且停放時段都是居民事先認可的,大家都會主動配合,加上管理員調度得勤,一般不會出現車沒地兒停的情況。”尹慶國說。

  今年:胡同自治停車管理要推廣

  在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採訪時,居民告訴記者,實行停車自治管理以來,胡同裡環境變化挺大,路是新鋪的,牆邊木柵欄裡都種上了花草,所有車輛集中在胡同南側停放,整齊有序。

  自打這兩條胡同停車自治管理試點見到了成效,相鄰的很多居民也盼望自家胡同盡快這麼做。據魏九紅介紹,目前西四北一條至五條胡同正在進行環境整治,今年也將推廣六條、七條的經驗。但他同時也有擔憂,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胡同的停車壓力肯定會越來越大,管理起來更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說實在的,心裡也不托底。

{PAGINATION}

  模式2

  小區停車自治

  調查地點:德寶小區

  調查結果:作為全市最早實行停車自治的小區之一,曾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相比胡同停車自治,情況更復雜,難題更多些。

  探索:停車亂象逼出的自治

  德寶小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有870多家常住戶,居民2500多人,大多是“回遷戶”。小區沒請物業公司,也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

  過去,小區大門無人值守,社會車輛隨意進入,儼然成了免費停車場。為了佔車位,居民索性私裝地鎖、安地樁,最多時達130多個。停車秩序這麼混亂,不管不行了,但誰來管?

  請正規停車管理公司?費用太高。居委會代管?可聘請專業保安,錢打哪兒來?由房管站出面吧,別說小區沒有收過物業費,就連平時維持基本房屋維修的錢都拿不出。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由居民自我管理。2011年8月,德寶小區成立了居民車輛自管會。用街道辦事處支持的資金,在小區大門口立起崗亭,裝上攝像頭,門前設立了道閘和減速帶,在院內施劃出120個停車位,給車主配發了停車証。同時雇請小區裡10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居民擔任停車管理員,每人每月工資1600元,對車輛實行24小時晝夜管理。

  “自治”立竿見影,停車秩序立馬改觀。主動繳納首期停車費用的小區車主達到90%。

  尷尬:缺“名分”腰杆兒不硬

  然而,時隔一年,部分車主對這種管理形式熱情減退,二期停車費至今仍有30多位車主遲遲不交。這不,眼看就要收三期停車費了,但二期停車費還沒收齊,“自管會”面臨“斷炊”。現在10名停車管理員的工資都由房管站墊付。

  說到交費,居民們也有說辭,“無憑無據,"自管會"憑什麼收費啊!”居民劉女士道出了緣由。原來,“自管會”由居民選舉產生,既不是業主委員會,又不是物業公司。沒有合法身份,就開不出正規的停車發票,天生“腰杆兒”不硬。

  根據《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標准》的相關規定,居住小區收取停車費必須向存車人提供物業管理企業發票或停車專用發票。“自管會”曾想挂靠一家專業停車公司,但交不起那筆數額不小的挂靠費。

  “自管會”會長張文杰說,他們為此想過很多轍:“區民政局都跑好幾回了,想申請辦個社團,還加蓋了居委會公章,但對方根本不認。現在我們正積極爭取,看能不能辦成民辦非營利企業。”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6年,德寶小區曾請過專業停車公司來管理,但在利益驅動下,誰出錢多停車公司就把車位賣給誰,小區裡許多車位都被外面的車主買走,這讓居民們很“受傷”﹔而一些正規物業公司認為老舊小區停車管理不掙錢,甚至倒賠,也不願接手。

  西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負責人魏巍告訴記者,在他們轄區,不少老舊小區都在摸索解決停車難的途徑,而自治管理這種模式最有效。

{PAGINATION}

  對比

  兩種模式差別在哪兒?

  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和德寶小區都屬於西城區,同樣實行停車自治管理,但效果大相徑庭。它們之間的差別究竟在哪兒?

  支持力度的大與小

  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在探索停車自治管理過程中,居委會始終擔任重要角色。街道辦事處在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以及撥付資金、配置人員等方面都是鼎力支持。而且,對於這種新嘗試,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據了解,目前兩條胡同聘用的8位秩序管理員,都是“40、50”人員,工資由財政劃撥,不用居委會承擔。

  在實行停車自治之初,德寶小區也確立了政府幫助引導、產權物業單位參與、居民協商自治的原則,但在實際運行中,卻沒能相互協調好,“自管會”逐漸成了一個“單打獨斗”的純居民自治組織,籌資、招募人員等都靠自己,遇到的難題也就越來越多。

  採訪中,德寶小區居委會主任馮秉仁有顧慮,覺得停車難問題不是居委會參與就能完全解決的,居委會也是自治組織。而“自管會”會長張文杰期待的則是:“隻要政府有關部門推上一把,我們就能堅持下去!”

  停車費用的收與免

  胡同停車免費,而小區停車要收費,看似簡單的收與不收,牽扯的問題挺復雜。

  停車收費,怎麼收?誰來收?首先要看是否具備收費的合法資格,德寶小區居民大會選出的“自管會”恰恰沒有這張“身份証”。雖然去年區發改委審批通過了小區停車收費標准,但在執行收費時,沒有合法資質,一些車主還是不買賬。而停車費收不齊,又直接影響聘用停車管理員,沒有專職管理員,停車自治模式就很難維持。相比之下,胡同停車自治管理模式的關鍵在免費,將收費資格問題繞開了,因此更能推廣下去。

  車位的固定與隨機

  “車多位少”是胡同和老舊小區面臨的共同問題,但胡同的車位利用起來相對隨機,老舊小區一般需要固定車位。

  以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為例,住戶中老年人多,一些子女有車的家庭,因為平時不在一起住,年輕人隨來隨走,83個車位可以周轉停下近200輛車﹔而老舊小區住戶集中,年輕的有車族相對也多,有限的車位未必能滿足需求。

  但無論胡同還是老舊小區,隨著私家車日益增多,都難免遇到車位緊張的尷尬。與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實施錯時停車,有條件的地區適當籌劃建設立體車庫,也是一個好辦法。

  值勤時間的長與短

  德寶小區的停車管理員,實行24小時輪班上崗,晝夜維護停車秩序,這與胡同模式不同。

  西四北社區居委會主任尹慶國介紹,西四北處於繁華商業區,停車高峰時段在白天,晚上外來車輛就少了,停車管理員實行8小時工作制就能應對停車問題。而德寶小區臨近北京展覽館,晚上經常有演出,觀眾到小區停放車輛的現象很普遍。周邊還有不少酒店、餐館,顧客也常將車停進來,所以晚上七點至八點反而是小區車輛停放集中的高峰。德寶小區居委會主任馮秉仁告訴記者,不堅持24小時值守維護秩序,小區業主的車就可能找不到車位。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責任編輯:盛卉、仝宗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