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偏橋村在溫家寶三次造訪后獲億元扶貧幫扶【4】--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河北偏橋村在溫家寶三次造訪后獲億元扶貧幫扶【4】

2013年02月22日08:5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村委發愁“維護費”

  雇了五六個保潔員,污水處理廠也要有人看門,加上水電費,一年維護費要十幾萬,去年的還在“賒賬”

  經過了一場集中的扶貧革命,偏橋的村容村貌有了大變化。但維護的費用令村裡犯了愁。

  村裡雇了五六個保潔員保持村容村貌,村委會、污水處理廠也都要有人看門,要開工資,加上路燈、水電費,一年維護要十幾萬。

  現任村書記宋國興說,2010年的費用是政府買單,2011年的錢,政府報銷了一部分。如今,2012年的費用還在“賒賬”。為了省電,村委會幾十間的地暖,隻開了兩間。

  相鄰的古城川村,一名張姓村民說,村裡人原本羨慕偏橋,幾年下來,感覺偏橋也沒富到哪裡去。

  王國生是灤平縣扶貧辦主任。據他統計,灤平縣2012年一年扶貧67個村,加上省裡的扶貧款,總投資不過1個億。這個數字,相當於一個偏橋村得到的投資。

  王國生認為,偏橋村“集中式、大扶貧”的路子是對的。因為這些年農村基礎建設欠賬太多,任何一個村庄,搞好基礎建設,“沒幾千萬下不來”。發展,則還是另一回事。

  對於目前大多數普通貧困村的發展,王國生說,扶貧款有限,原則上落到每戶農民頭上不超5000元,最多不過1萬元,靠扶貧資金是“杯水車薪”。同時,銀行貸款門檻較高,農民存在貸款難的問題。

  想著以后的發展,宋國興還惦記著蘑菇大棚的事,“不能荒著,還要協調”。

  投資商劉亞玉說,他不是不教種植技術,而是村民不願學,更不願投資,“他們寧願打工,也不願自己掏錢種”,他說在村裡很好招工人,因為打工錢賺得沒風險。

  在王國生看來,農村要致富,需要“造血”,必須靠發展產業,村民需要接受技術培訓,參與其中﹔同時,更要有周邊大氣候的帶動。

分享到:
(責任編輯:盛卉、仝宗莉)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