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3日電(記者王猛 何悅)剛晴朗了沒幾天的北京,今日再現霧霾天。讓“北京咳”,這個帶有玩笑意味的舶來詞,也再次成了輿論焦點。外國人把“北京咳”貼在北京這所千年古都上,還白紙黑字地寫進旅游攻略中,讓e哥聽聞后,和大家一樣心生苦澀。
外國人稱“北京咳”為空氣污染下的一種城市病,表現為干咳咽痒,症狀離開北京以后就會緩解或消失。e哥料想,“北京咳”的說法會讓很多外國人對北京的印象打了折扣,但更讓e哥覺得尷尬的是,“北京咳”並非簡單意義上的一句玩笑,而是已經真實的影響到了民眾的生命健康。
e哥認為,雖然引起“北京咳”的原因可能是外國人水土不服,但面對灰茫茫的城市,霧霾污染給我們所有人身體帶來的不適,是一句“水土不服”所無法解釋的。
我們回避不了空氣嚴重污染的現狀,也改變不了居高不下的PM2.5數值。我們切身經歷了持續霧霾天氣給人們呼吸帶來的壓力,我們也親眼見証了醫院呼吸科患者爆棚的事實。今兒霧霾再襲京城,就連身體一向強壯的e哥竟也忽感喉嚨不適,干咳不止。
e哥不得不說,“北京咳”的背后,空氣污染難逃其責。而面對環境污染,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e哥倒是覺得,與其說“北京咳”是對北京的“侮辱”,不如將其理解為是善意的調侃,對環保壓力的無奈,更是對清潔空氣的期望。
e哥覺得,大家不必對於“北京咳”產生抵制情緒,也不要把“北京咳”當玩笑而“一笑了之”,“北京咳”需要“咳醒”我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治理空氣污染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朝令夕改。治理空氣污染也不能全是政府的責任,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支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