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龍:逐步打破戶籍壁壘實現公共服務均等--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各地要聞

郭金龍:逐步打破戶籍壁壘實現公共服務均等

2013年01月23日09:07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郭金龍:逐步打破戶籍壁壘實現公共服務均等

郭金龍參加東城團和解放軍團討論。

昨天下午,東城團代表、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參加東城團和解放軍團討論時,作為壓軸發言者亮相,他表示,北京將逐步打破戶籍壁壘,探索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在對政府工作報告發表見解的同時,郭金龍也對此前代表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

一年2億人次就診、50億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逾四成是流動人口,作為一個有著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城市,這是北京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郭金龍說,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單位人”已經轉變成“流動人”,作為我國最大的都市之一,北京在打造世界城市的過程中,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最大的問題,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069萬,比去年增加51萬左右,雖然增長數量小於前幾年的60萬人,但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包括教育、衛生、養老、住房、交通等都是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社會事業的發展與百姓不斷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北京正在竭力探索和實踐。“所有在北京居住人口都是我們應該服務的,不能囿於戶籍與非戶籍的問題。”郭金龍說,目前北京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規模中,47%是流動人口,要突破戶籍壁壘,需要一個過程。

郭金龍說,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20萬輛,隨著改善大氣質量、城市治堵提出的新要求,那種過分依賴私人小汽車的汽車文化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北京將加快公共交通出行網絡的打造,他介紹,目前,全市的公交系統年運送量已達50億人次左右,地上地下單日運送達2100萬人次。

-現場

郭金龍談“大事”“喜事”“難事”

“不叫講話,就是發言。”在昨天的會議現場,郭金龍簡短的開場白踐行了會議新風。

他說,回顧過去5年,成績令人鼓舞,“過去5年,北京辦成了大事,辦好了喜事,也克服了難事。”他解釋說,“大事”是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首都人民團結一致實現了多年的“奧運夢”﹔“喜事”是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難事”是戰勝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主動調控房地產,實行最嚴格管理措施,使房價穩中有降,節能減排也走在全國前列。”郭金龍說。

他說,東城區是首都核心區,也是一個老城區,“發展是硬道理,如何可持續發展,我們優勢在哪裡?我們的發展空間在哪裡?我們的制約因素是哪些?作為老城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代表們要共同研究好。”

“生活在這個城市,我感到很自豪。北京人要自信,北京首都要自信,同時要很努力。未來發展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靠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認真按照十八大精神去辦,把民生問題解決得更好,堅信我們總會有收獲,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交通這樣的難題,是一定會解決的。”郭金龍的這番講話,贏得在場代表熱烈掌聲。

區委書記向郭金龍申請“好房源”

在東城區41.8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約90萬人,“一些地方,上個廁所都要排隊。”作為首都的核心區,今年是東城區人口疏解的關鍵一年,十二五期間將向外疏解10萬人,如何滿足居民們對外遷房源質量、位置的要求,更好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昨天,東城區東城團代表、東城區區委書記楊柳蔭發言時現場向參會的市委書記郭金龍要“好房源”。

楊柳蔭說,東城處於老舊城的核心,目前區內有10萬戶、共30萬人住在平房四合院中,其中40%是危房,去年的7·21特大暴雨造成局部房屋坍塌,幸運的是,百姓的財產和人身安全未受影響,但四合院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5平方米,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可達到每平方公裡有3至4萬人口,為了更好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名城保護好,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疏解人口已“刻不容緩”。

目前,東城區的人口疏解規劃已經執行了兩年,以每年疏解1萬人口的速度推進,今年內將全面啟動建設通州“兩站一街”、朝陽豆各庄保障房建設,但“在內城生活了數十年的百姓們對房源的期待很高,希望能近一點,條件好一點。”楊柳蔭說,較高的經費支出是目前人口疏解工作面臨的較大難題。

此次報告中提出的建立市級投入機制讓楊柳蔭感到興奮,他希望,市裡能通過市級層面的同城協調,為人口疏解提供更好的房源,通過市區兩級貼補,加快疏解速度,加快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的同時,也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李秋萌)

分享到:
(責任編輯:韓睿斌(實習)、段欣毅)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