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社保體系
【報告摘要】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各方評說
社會保障要增強公平性
◎社會保障應該是一種普惠的制度安排和面向全民的公共產品。換言之,社會保障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每一個社會成員,不論民族、身份、職業、宗教信仰和居住地點,都平等地享有社會保障權利。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楊思斌
◎增強公平性就是要實現各類群體的全覆蓋,著力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堅持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增強制度的激勵約束功能,明確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和社會的責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公平的社保制度應具備三個要素:一是普惠性。二是統一性。三是可持續性。在三要素中,前兩個解決的是當代人的橫向公平問題,后一個解決的是代際之間的縱向公平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
適應參保人員流動性
◎社保必須主動適應參保人員流動性、就業多樣性的特點,滿足參保人便捷性的訴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
◎除了龐大的農民工階層,具有非農業戶口的流動人口也已成為一個特殊的“新階層”,他們的養老保險同樣存在轉移接續的問題。如果流動人口被養老保險制度遺忘,那麼在“全覆蓋”中就會留下裂隙。所以,“適應流動性”第一次出現在黨的最高層次的綱領性文獻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
保証社保制度可持續性
◎“保証可持續性”就是要在著力解決現實突出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著眼長遠,統籌協調,實現社會保障制度長期、穩定運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
◎為了增強現有社保體系的可持續性,需要著重採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防止地區之間的福利競賽﹔第二,為實現精細管理提供人員、經費和技術保証,以鞏固現有社保成果﹔第三,在欠發達地區,優先加強社會救助和社會增益產品的提供,而非快速推廣社會保險﹔第四,推進財政改革,保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水平與支出責任相匹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玲 (萬千 編輯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