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大專家談羅陽:實干興邦的科技典范【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時事觀察

國防科大專家談羅陽:實干興邦的科技典范【3】

■ 蓋立閣

2012年12月07日23:5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羅陽遵循了團隊協同的優秀科技組織傳統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堅持發揮我國科技體制的道路優勢、理論優勢和制度優勢,深入推進自主創新,是我國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基點。1955年,錢學森向中央領導匯報工作時真誠地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比美國更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自1956年起,我們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和科教體制,在需求牽引、集中統一的計劃體制帶動下,積極探索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發展道路,從而逐步形成了國家主導、社會協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大科技工程組織模式和組織傳統,也促成了國家主導、應用取向、同行認可的科技獎勵導向傳統,並創造出“兩彈一星”、“神九飛天”、“蛟龍探海”、“航母巡洋”、“艦機騰飛”的輝煌業績。

精神的力量是自信的力量。作為一名從技術專才成長為管理專家、政工專家的優秀復合型人才,羅陽同志站在黨和國家利益的高度,自覺繼承了團隊協同的科技組織傳統,積極適應項目聯合研制的新形勢,探索型號文化管理,加強團隊建設,提升協同攻關能力,提出了“恪盡職守、不負重托”的責任理念、“嚴慎細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組建了一支具有強大戰斗力和凝聚力、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攻堅團隊。他經常深入一線指揮攻關決戰,帶領沈飛集團並協同相關單位潛心鑽研、集智攻關,先后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具有“中國心臟”和“中國氣魄”的殲—15艦載機,實現了我國戰機從陸地向海洋的飛躍,為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立下了卓越功勛。

中國科技事業的創新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實干興邦,來不得半點幻想。正是靠著國家主導、社會協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技組織傳統,我們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研制出了“兩彈一星”,奠定了大國的戰略地位。時至今日,我們必須像羅陽一樣,繼續堅持和發揮新中國科技組織傳統的道路優勢和制度優勢,腳踏實地,胼手胝足,勇於登攀,敢於超越。

分享到:
(責任編輯:楊鐵虎)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