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大專家談羅陽:實干興邦的科技典范【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時事觀察

國防科大專家談羅陽:實干興邦的科技典范【2】

■ 蓋立閣

2012年12月07日23:5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羅陽踐行了科技報國的優秀科技價值傳統

“落后就會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新中國成立初期,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科學家,胸懷國家自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義無反顧地投奔祖國懷抱。彭桓武曾義薄雲天地說:“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新中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的科技實踐中,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將愛國濟民情懷、經世致用思想和自力更生精神凝結升華為“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科技報國觀,“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的科技事業觀,以及“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科技義利觀,從而積澱形成了忠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優秀科技價值傳統。而新時期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更是“兩彈一星”精神和新中國優秀科技價值傳統在當代的發揚光大。

“赤膽忠魂應猶在,殫精竭慮未了情。”作為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國防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羅陽在他51歲的短暫人生中,“有4年在學飛機設計,20年在研究所搞研發,10年從事飛機生產制造,殲-8系列、殲-11系列飛機的成功研制都傾注了他的心血”,直至為我國殲-15艦載機實現從陸地到海洋的飛躍獻出自己的生命,將航空報國的志向寫在藍天碧海之間。羅陽的大學老師鄭彥良教授沉重而客觀地指出,“如果不是走得那麼壯烈,羅陽會像其他從事軍工的同事一樣,默默無聞地走向八寶山。”羅陽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以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報國的愛國情懷,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盡職守、忘我奉獻的崇高品德,嚴於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踐行了忠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優秀科技價值傳統。

榜樣力無邊,精神永流傳。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羅陽這樣的科技工作者,積極踐行新中國優秀科技價值傳統,長期堅守“白+黑”、“五+二”的“人生Style”,才創造了新中國輝煌的科技業績。而互聯網上各具創意、廣為傳播的“航母Style”,也正是廣大人民對以錢學森、郭永懷、鄧稼先、羅陽等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人生Style”的禮贊和崇尚。

分享到:
(責任編輯:楊鐵虎)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