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開座談會8專家會上"爭鳴" 財產公開成焦點【4】--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高層動態

王岐山開座談會8專家會上"爭鳴" 財產公開成焦點【4】

2012年12月02日08:3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發言節選

  反腐不僅要燒“三把火”

  北京大學憲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發言稱,需要展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反腐敗的決心和反腐敗的能力,雖然不主張和反對盲目的,無戰略規劃的,無頂層設計的,形式主義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今天老百姓切齒痛恨的腐敗,面對向老百姓承諾的“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僅應燒“三把火”,而且應該燒多把火。不僅要在上任時燒,而且要在整個任上都燒,敢於打場攻堅戰和硬仗。跟與會專家解釋說,反腐是個很復雜的事情,要研究透。

  官員財產申報是突破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周淑真提出,盡快實行官員財產申報應是反腐敗的突破口之一。她建議立即建立財產申報制度,一步到位很難,可採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誰想從政,誰先公布。各級領導干部在新提拔前,申報個人財產並核查公示公開,作為提升的前提﹔對現任的領導干部採取“自報”方式,規定一定時期、一定額度、一定事項,主動自報,進行備案,可減輕處理或不處理,甚至既往不咎﹔但有病不自報,一旦查出必須給予嚴肅處理。

  反腐靠法治制定三法律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發言稱,反腐要靠法治,要制定三部法律。《重大決策程序條例》,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必須約束和規范領導干部的重大決策權。《政務公開法》,現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只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不是法律,無法和檔案法、保密法相銜接,也無法涵蓋黨務公開、司法公開以及各個領域的辦事公開制度。《行政組織法》,要明確政府權力的邊界,劃清政府部門之間的權力關系,應將公權力納入法治的軌道,制定法律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權限、相互關系,以及機構職能、編制,這對預防和減少腐敗有重要意義。

  “縱向垂直橫向整合”反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提出,反腐要建立一個有力有效的反腐敗體制。“現行體制是條塊系統,三個系統五個機構,黨有紀委、行政的監察和預防,司法有反貪和預防。盡管我們1993年中紀委、監察部就合署辦公,十六大以來有派出機構的統一管理改革、建立巡視制度,但這個改革還沒有完成。”

  任建明建議要堅定地把改革深入下去,改革當“縱向垂直、橫向整合”,縱向就是保留中央和省兩級機構,省以下都垂直,讓機構具備完全獨立性,橫向就是整合現在分布多個系統,條塊,提高效率。

  ■ 專家說法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引熱議專家學者認為有助於反腐制度設計更加科學有效

  對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會上提出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引發與會專家學者的熱議。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王岐山提到紀委監察干部,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就是對紀委監察干部這個領域、這個行業所有的領導同志和紀委監察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信任,更要有監督。實際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也是這樣,監督的制度很重要,再好的干部沒有有效的監督制約的機制,沒有有效的制度,都會有腐敗的可能,“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好”。

  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稱,西方很多制度設計是假設人性惡,假設所有人都是壞的,導致制度設計走向法治化。我們要是假設人人都是聖人的話,對他們都是高度信任的,更希望的是道德自律和道德約束,這種情況下制度更大程度是一種形式的東西。制度到底是基於人性善的盲目信任,還是人性壞的假設,我覺得提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是有積極意義的。有助於制度設計本身更加科學有效。

  北京大學憲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認為,西方在進行制度設計時有一種人性惡的假設,而中國則強調人性善和“大多數人是好的”,雖然“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沒有積極肯定西方的那個假設,但實際上也涉及那個假設的一些意思。

  ■ 同題問答

  網絡曝光腐敗案件 回應查處效率高了

  馬懷德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國內反腐的氛圍怎樣?

  馬懷德:十八大以后,社會公眾的期待很高也很強烈,覺得反腐倡廉是個大事,成大家拭目以待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家的期望值比較高,社會的共識度高。

  第二個變化是,十八大以后,包括網絡反腐、輿論監督和民眾監督的渠道、方式、方法都更加寬鬆了。

  新京報:這些年來反腐在思路上有何變化?

  馬懷德:我覺得是三個“更加”,一是更加注重預防和源頭治理﹔二是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和頂層設計﹔三是更加注重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特別是在人民群眾有這方面強烈期待、和新興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下,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凝聚共識。

  何增科

  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主任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國內反腐的氛圍怎樣?

  何增科:老百姓有很多期盼,官方回應民眾的需求,包括網絡、微博等曝光的腐敗案件方面,及時的回應和查處,效率提高了很多,這是一個大家感到非常高興的事情。中紀委跟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說明更重視專家學者的意見,更重視提高反腐倡廉科學化的水平,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新京報:這些年來反腐在思路上有何變化?

  何增科:反腐敗本身要走向深入,要出長效機制,一些基礎性的上游的法律制度安排必須要有,現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不涵蓋黨務公開的,預算法本身沒有從預算民主的角度考慮預算法,包括重大時間決策程序,如何能符合科學的決策,這些都是缺位的。

  周淑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國內反腐的氛圍怎樣?

  周淑真:十八大報告提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說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裡話,大家深感鼓舞。

  “肅貪、治亂、共富”成為了人民群眾急切的盼望,反腐敗這杆大旗具有巨大號召力,反腐倡廉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越來越成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問題,越來越成為考驗黨的執政能力、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反腐敗眾望所盼。

  新京報:這些年來反腐在思路上有何變化?

  周淑真:我覺得變化是反腐更為明確清晰,視野也更開闊,更能從制度建設方面考慮。(記者 劉一丁 李超 郭少峰 鄧琦  實習生 葉宇婷)

(責任編輯:王?、段欣毅)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時政資料

24小時排行|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