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羅旭)今天上午,中央文明辦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優秀志願者和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座談會,100名優秀志願者和40個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呢由廣大網友投票推薦產生。他們都來自志願服務一線,長期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特別是在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願服務活動中,事跡突出,是廣大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的優秀代表。今天中國文明網邀請到幾位代表分享他們與志願服務的故事。
上海市血液中心志願者服務總隊的志願者陳澤人來自台灣,現居上海。在台灣時,他就經常參加獻血及宣傳活動。2003年初到上海工作時,了解到上海血液的供給壓力很大,單採血小板在上海尤為緊缺。他就詢問同事何處可以獻成分血?無人能答,直到五月下旬,得知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地址,五月三十日獻了在上海第一袋血小板,由此意識到無償獻血宣傳與召募工作在上海的重要性。立即主動向血液中心提議,在當年十一國慶節舉辦由本人服務的企業集團承辦的大型獻血活動,當天募集到幾百袋全血。同時開始配合血液中心到各高校、企事業單位宣傳無償獻血與成分獻血。
陳澤人說,在他成年以前,隻有父親一人工作養家,家庭經濟拮據,常借債度日,但父親仍時時接濟貧困學生、貧困家庭,更出錢刊印了許多勸人行善的小冊子,放在公共場所供人取閱。秉承父訓,無論在捐血或召募時,特別關心體檢不合格的獻血者,希望能借由經驗與所知,幫助他們進行調整。
2010年氣候異常,獻血人數大幅下降,無論夏天高溫超過40度,冬天零下4度,身為新上海人的陳澤人,隻要在上海,每個節假日與雙休日都到流動採血車、獻血屋,向來來往往的路人宣傳與招募無償獻血。街頭做無償獻血招募,實屬非常艱難與辛苦,但是隻要能多爭取到一袋血,多挽救一個寶貴的生命,再辛苦再勞累,隻有一個字可以代表他的感受,那就是“值”。
陳澤人堅信面對面進行宣傳與招募,較能達到溝通的針對性、有效性及效率性,故認為街頭召募具有其重要性。他今年起擔任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總隊第一支隊隊長,負責街頭的宣傳與召募,開始著手重建現有招募隊伍、重塑志願者形象的計劃,並訂下一個目標“病患可以因病而死亡,但不能讓病患因缺血而死亡”。
陳澤人說,記得在他小的時候,母親帶他到台北的郊區,看到農民採收蕃薯,凡是靠路邊採收的蕃薯都不賣,母親說:台灣的農民已養成一種習慣,用留下庄稼的方式,來感謝上蒼的恩賜,又為那些路過此地,沒有飯吃的貧困路人給予方便。母親說,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要想著幫助別人,往往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給予是快樂,更是收獲。因此這些年來他在街頭召募時,經常告訴路人,這是無償捐血,雖然無法給您任何報酬,但這是做善事,是捐血挽救病患的生命。
在上海除了獻血和招募等工作,陳澤人還資助貧困兒童,他將資助貧困與啟發心靈結合在一起,能夠達到另一個更高層次的效用。為此他曾親自一家家拜訪民工子女學校。因為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了很多包袱,有的父母重病、有的極其貧困,有些孩子不僅要照顧父母、還要掙錢養家。想到他們的內心必定充滿陰影和負面的人生態度,在心裡立刻醞釀了一個命名為“心靈導航”的計劃,期望驅散孩子們心中的陰霾,讓他們看到希望與陽光,從而振作起精神,未來做個有用的人。除此之外,陳澤人還聯系到數個相關機構和一些企業,邀請另一個弱勢群體——重症兒童參加到“心靈導航”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