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將流動農民工納入保障房政策覆蓋范圍內。”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副局長楚序平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保障性住房發展高峰論壇”上這樣建言。農民工何時住進保障房?學者有諸多思考,各地也有些許嘗試。
應優先保障農民工
污濁的空氣、刺鼻的氣味,湖北武漢50名農民工長期男女混居地下室﹔房牆破裂、垃圾雜陳、飲水不便,北京多處“城中村”是農民工無奈的選擇……灰暗的色調、狹窄的空間,農民工居住環境堪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數超過2.5億,且呈增長態勢。57%的農民工居住在單位宿舍、工地工棚、生產場所,38%的租房,購房的隻有0.9%。楚序平說,農民工居住條件差,“蝸居”、“蟻居”、“鼠居”大量存在。
楚序平分析道,目前農民工由原來的建筑等流動性行業,逐漸轉入制造業,由暫住居民變為永久居民,農民工安居需求日趨迫切。
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李慶雲稱,解決農民工的住房保障問題,是政府的歷史責任,也是一項壯舉,其意義之巨大,當在免除農業稅之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認為:“中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難點和重點在農民工身上。解決好農民工的住房問題,是我國在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時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
但目前農民工很難感受到保障房的溫暖。“目前的保障房政策中,無論是廉租房、公租房、還是經濟適用房,均以戶籍為門檻,保障城市居民中低收入者,而將農民工排除在外。”楚序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