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華南路74號民族團結大院是一座普通的居民大院,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滿族等10多個民族的200多戶人家。30年來,大院各族居民相親相愛、互相幫助、親如一家。圖為大院居民在一起聊天。
團結奉獻
團結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穩定和發展的基本保証。新疆是多民族地區,要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新疆穩定,就要增強各族人民大團結。團結才能和諧,團結就有力量。不團結,關系緊張,內耗不止,就會妨害事業,就容易被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就會危及我區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歷史已一再証明,這是新疆各民族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
解放以來,新疆把民族團結作為關系全局的重要大事來抓,“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思想深入人心。
張春賢說,“團結”,是在全疆征求意見時聽到的最集中的反映,“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就有的新疆精神”。新中國建立以來,新疆鮮明的特點就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新疆追求團結,團結是新疆的生命線,哪個時期做得好,哪個時期就發展。而說到“奉獻”,“我已經把新疆的所有縣市都看完了,給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各級基層干部,他們都有吃苦奉獻精神,都能顧全大局”。
相關案例並不鮮見:新疆的“兒子娃娃”阿裡木因為感恩踐行了大團結﹔新疆母親阿尼帕因為善良踐行了大團結﹔新疆軍醫庄仕華因為職責踐行了大團結……
生活在新疆的居民,從籍貫上講,可以說祖國內地名省市的人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從族別上講,全國56個民族中有43個民族的群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也造就了這片土地的民俗、習慣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習俗的居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和睦相處,共同發展。關鍵在於團結。
“奉獻”精神,也始終貫穿在開發建設新疆的過程中。戢廣南表示,“奉獻精神在我區有突出表現。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又一批干部、大學生、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和復轉軍人等支邊人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懷著一心一意改變邊疆貧窮落后面貌、為各族人民辦好事的信念,離開家鄉和父老鄉親,離開比較優越的環境,從祖國各地奔赴邊疆。他們熱愛邊疆、扎根邊疆,與各族人民一道在各自的崗位上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為開發建設我區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獻了青春獻子孫’是許多支邊人員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