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生 守望相助(組圖)--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漸“凍”人生 守望相助(組圖)

2012年11月19日10:29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一位運動神經元病患者在丈夫耐心的指導下,練習使用剛剛買來的助行器。

翻閱著兩年前的照片,她不敢相信這場病讓自己跟以前判若兩人。

這位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現在隻能以手代口與人交流。

每天早晚時間,她堅持跟著音樂非常吃力地做基本運動。

  我國約有20萬運動神經元病患者,隻有南京將此病納入大病醫保,專家呼吁盡快研制救助措施

  去年5月,60歲的夏風鈴確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至今不過17個月的時間,但她已經無法開口說話。

  夏風鈴是個勤快的人,發病前常常包攬了全部家務活。而如今遇到廚房煤氣爐上的藥罐煮開,她也隻能癱坐在沙發上,用手指指廚房的方向,示意老伴把蓋子揭開。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20萬運動神經元病患者,其中廣東不低於3000人。由於缺乏神經刺激,患者的肌肉逐漸萎縮,但智力、記憶及感覺不受影響。從四肢無力、吞咽困難發展到全身癱瘓、呼吸衰竭,平均僅需2至5年時間。

  目前尚無根治運動神經元病的方法。唯一有效緩解病情的藥物價格昂貴,國內僅有19.8%的患者堅持長期服用。目前國內隻有南京將運動神經元病納入重大疾病報銷范圍。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多次走訪廣州、清遠等地,與癱軟在沙發上的運動神經元病患者通過寫字的方式“交談”,傾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堅強。

  癱軟的生活

  從結婚到現在,夏風鈴與丈夫拌了30年的嘴,也說了30年的情話。但現在對於兩人來說,聊會家常都是一種奢望

  當記者敲門時,夏風鈴坐在屋內,努力地從喉管裡擠出“呃…呃…呃”的聲音,示意丈夫老郭開門。狹小昏暗的客廳中央擺著一張沙發,消瘦的夏風鈴就坐在上面。她今天特意戴了一頂假發,以掩蓋稀疏的白發。

  夏風鈴的左手邊有一根四角拐杖。因為左半身已被“凍僵”,無法獨立行走,四角拐杖代替了她的左腳,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夏風鈴將一張白紙鋪在雙腿上,用右手緩慢地寫下“你好”兩個字。接下來的交談,也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

  在採訪過程中,夏風鈴的嘴巴時不時流出口水,滑落在衣襟和褲子上。老郭說,這是因為肌肉無力以致吞咽功能減退造成的。

  為了方便擦拭口水,夏風鈴隨身攜帶一條毛巾,用完就挂在腳邊的拐杖上。毛巾一天至少要換3次,“用完的毛巾都可以擰出水,像剛從臉盆裡撈出來一樣”。

  從而立之年結婚到現在,夏風鈴與丈夫老郭拌了30年的嘴,也說了30年的情話。但現在對於兩人來說,聊會家常都是一種奢望。

  相比之下,39歲的謝曉菲要幸運些。雖然舌肌已經開始萎縮,但她仍能勉強開口,只是音量很弱,說話一頓一頓。

  2005年,謝曉菲發現自己手指僵硬,無法正常掰開,隨后雙腳逐漸麻木。

  2008年,謝曉菲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側索硬化。

  今年4月,她和丈夫簽下離婚協議。

  “以前……他對我……很好……發自內心的。”她的眼神中充滿痛苦,“很正常……理解他……”

  和記者聊天時,謝曉菲就像一塊濕漉漉的毛巾,隨意地癱軟在沙發上。她的全身肌肉都已萎縮,各關節像是被“冰凍”一樣,不起連接、支撐作用。別說是舉手擦汗,就連拿起手機這樣簡單的動作都沒法完成,她的生活完全依靠保姆。

  盡管生活多麼的不幸,但自稱“憨大姐”的謝曉菲依然保持著迷人的笑容。

  運動神經元病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但對於清遠市清新縣35歲的蘇佳雄來說,病魔來得太早。

  7歲時,蘇佳雄經常無緣無故摔倒,雙膝蓋齊齊跪地。但家人以為其貪玩,不甚理會。隨著摔跤越來越頻繁,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9歲那一年,父母帶著他到廣州就診,被告知為“進行性肌萎縮症”。

  此后,蘇佳雄的身體健康持續惡化,剛開始是走姿呈內八字形,而后兩腿抽搐,走路疼痛。等到他17歲初中畢業,身體已發生變形,左肩胛骨突出。

  同年,蘇佳雄停止學業。

  18年過去了,蘇佳雄的身體狀況“還不算太差”。他可以清晰地說話,可以自己推著輪椅“行走”將近1000米遠,只是70斤的體重和180厘米的身高極其不協調。

  從發病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28年,蘇佳雄覺得“能活這麼長時間是一個奇跡”。

分享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