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試行分功能區考核官員政績。歷經5年的醞釀,11月初正式出爐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廣東全省17.98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生態發展和禁止開發”4類區域,並對不同區域實施不同的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這意味著在廣東生態發展區域及禁止開發區域若環境保護不力,或未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將影響到官員的“烏紗帽”。
根據國家要求,早在2006年,廣東省就啟動了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2007年初稿方案出爐。5年間,方案經多次修改,今年11月初,《規劃》正式出台。
據了解,廣東省2008年就在全國率先出台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辦法,這個考核辦法有幾個特點:一是實施分類考核。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等,將21個地級以上市分為都市發展區、優化發展區、重點發展區、生態發展區等4個區域。對都市發展區,側重考核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龍頭以及向國際都市群邁進的情況﹔對優化發展區,側重考核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情況﹔對重點發展區,側重考核發展質量效益、工業化和城鎮化等情況﹔對生態發展區,側重考核生態保護、宜居水平、公共服務等情況。二是科學設置指標體系。在每個領域選取與科學發展關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指標,且每個指標隻選擇核心內容進行考核。共設置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生態環境4個指標組,每個指標組由共同指標和類別指標構成,體現功能定位的差異。
新出台的《規劃》中,廣東還增加了21個地級市開發指引,分別對21個地級以上市的功能定位、提升拓展地區和重點保護地區進行了詳細的劃分。規劃強調,把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主要目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綜合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訓教育、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廣東省委組織部介紹,事實上,近兩年每個考核年度,廣東省委常委會都會專門聽取考核結果匯報,研究分析各市和省直部門工作得失情況,提出改進措施。考核結果在省委全會通報並點評得失,省委書記、副書記等領導同志還分別與排名靠后的市和部門一把手談話,提出要求,限期整改。考核結果注意與干部選拔任用對接,2010年依據年度考核結果,調整了部分市黨政正職,提拔了5名縣委書記﹔2011年將考核結果統籌運用到市級換屆人事安排中。
在不同功能區中實施績效考核評價凸顯了生態文明的“指揮”導向。考核是指揮棒,考什麼,大家就會朝著那個方面去努力。經過4年的考評,既有效提升了各地科學發展的水平,又鍛造了適應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官員紛紛表示,分功能區考核政績,或為告別唯GDP提拔邁出的重要一步。
【關鍵詞:主體功能區】
十八大報告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求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參照國家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廣東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把“限制開發區”改為了“生態發展區”。“限制開發區通常給人一種想法就是不發展了,生態發展區是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之下,仍然要促進發展”。《規劃》編制專家組成員、廣州地理研究所所長張虹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過,生態發展區等功能區的具體要求跟國家基本保持一致”。(記者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