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2012年11月19日07:37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13日,志願者從濕地中的人造水坑中,打撈出一個印著“克百威”字樣的農藥袋。

11月14日,天津市北大港區域,一家飯館大門緊鎖,招牌上寫著有野味出售。

11月15日,藍天救援隊隊員和護鳥志願者在濕地裡搜索,打撈起多種鳥類尸體,共幾十隻。

11月14日,兩名警察深入濕地,在志願者發現的人造水坑中取樣。

11月13日,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志願者從濕地裡清理出來被毒殺的東方白鸛。

  原標題:東方白鸛的死亡之旅

  ■ 簡介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隸屬鳥綱鸛形目鸛科,體長約1.2米,翼展近2.2米,除飛羽黑色外,余部體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區和腳為紅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同時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目前全球數量已不足2500隻。

  在德國,它的近親白鸛被奉為國鳥,保護甚佳。德國人在屋頂筑巢迎接它們,尊稱它們為“白衣騎士”,德國人相信,白鸛能為他們帶來幸福。

  它修長的尖嘴裡流出黏液,行動遲緩。

  中毒之后,它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急促痙攣,呼吸艱難。這痛苦的過程,一直要持續到它死去。

  可它仍想飛翔。護鳥志願者莫訓強看到,它扑扇著展開近兩米的黑白羽翼,掙扎著,卻幾次栽倒在冬日的濕地裡。

  它是東方白鸛。

  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遷徙中棲息於此的東方白鸛遭遇投毒。數天來,志願者們跋涉濕地,救出13隻,但更多的東方白鸛痛苦死去。如果不是志願者們打撈起20具東方白鸛的尸體,它們最終將以每隻200多元的價格售給餐館,成為盤中餐。

  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保護區周邊,投毒者、餐館老板、食客、售賣農藥的銷售商,成為害死東方白鸛等珍禽直接或間接的凶手。

  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超過60萬畝,當地林業部門的巡護力度卻捉襟見肘。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張文續說:“科裡就4個人,繞保護區巡護一圈,就得一整天。”

  每年3月,東方白鸛在俄羅斯東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繁殖,9、10月份離開繁殖地,成群分批往南遷徙。

  莫訓強,護鳥志願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他說,據很多護鳥志願者和專家的觀測,遷徙時,它們常在開闊的草原湖泊和蘆葦沼澤地帶活動,“近幾年,它們每年都在北大港濕地停留半個月左右,這次我們觀測到約500隻東方白鸛。”莫訓強說。

  可莫訓強們沒想到,在這棲息的半個月,有20隻東方白鸛卻沒能再展翅遷徙。

  【毒鳥者】

  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

  天津北大港水庫西側的蘆葦田裡,靠養魚、養蟹為生的漁民石學友,經常見水庫旁的路邊有很多玉米粒,最近一次看見有人拋撒玉米粒,是在半個月前。

  “11月初,我看見泥土路上被撒了很多玉米粒,我就知道是毒鳥的,沿著玉米粒一路走,果然撿到2隻藥死的山雞。”石學友說,他把這2隻“免費”山雞燉了吃了。

  最開始,石學友不知道這些人拋撒的玉米粒毒性有多大,“我找一個毒鳥的人,要了點他的藥,拿來幾條魚一泡,我的小貓湊上來吃,貓吃完魚,沒走出五步就死了。”

  林龍(化名)是天津大港人,他和幾個朋友,靠擒鳥為生幾十年。

  “以前拿獵槍打,后來天津獵槍管得嚴,現在改用農藥毒(殺),結果發現農藥比槍管用多了。”林龍說。

  “藥著了嗎?”這成為大港地區的毒鳥者們近年來的見面語。

  他們把鳥愛吃的食物同農藥浸泡,再投撒於鳥類的棲息地,鳥類進食死亡后,投毒者撿走鳥尸,販賣。

  “藥不同的鳥,得用不同的誘餌。”林龍說,像野雞這樣喜歡在林中出沒的鳥類,多用農藥浸泡玉米粒6到7小時,拋撒在林中小路邊。

  水鳥分為食素和食葷兩種。“如果想藥天鵝、大雁、野鴨,可以用玉米粒或谷粒當毒餌﹔尖嘴的水鳥,比如鸛類、鷗類,我們就用泡過藥的小魚蝦,或者干脆撒毒沙。”林龍說。

  在林龍的印象中,光是在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經常出沒的投毒者就超過50人。

  林龍介紹,毒鳥者有一半是天津本地人,但他們的獵殺,僅局限在居住地附近。

  “還有更專業的獵鳥者。”林龍說,他們大多是外地人,沿著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路投毒,什麼季節,鳥在哪兒落腳,是什麼種群,他們了如指掌。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孝金波)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