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3】--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東方白鸛遭毒殺調查:職業殺手隨鳥遷徙一路投毒【3】

2012年11月19日07:37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食客】

  秋冬季節食鳥客最多

  “沒有熟人介紹,風聲又這麼緊,你不可能吃到野味,他們(野味餐館)都不敢賣了。”張華說。

  張華在天津大港區做了3年生意,是一位喜好吃野味的食客,多次吃過“長脖老等”。那時他不知道,這“長脖老等”就可能是在地球上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

  “端上桌時,也分辨不出來是什麼鳥,是店裡早就醬好了的,完整的一隻,尖尖的嘴,長長的腿,放在洗腳盆大小的盤子裡。”張華張開雙臂比劃著。

  張華記得一個細節,一次,他和朋友吃完了“長脖老等”的肉,拎起盤中鳥骨,讓骨頭在盤子中“站起”。“光骨架就一米多高。”

  張華說,這些餐廳多分布在水庫邊的村子裡,秋冬季節候鳥最多,吃野味的食客也最多。“因為比較貴,來的都是想嘗鮮的老板,我也有北京的朋友專門過來吃。”

  今年7月,張華去了趟德國,他看到當地人的房頂上就是白鸛們搭的巢,農田裡,鳥類追逐著大型收割機嬉戲,“看到這些,想到之前我吃過的鳥,心裡不是滋味。”

  回國后,張華下定決心,再也不吃野味了。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猛禽康復師張率表示,人一旦食用被克百威毒死的鳥類,會產生類似酒精中毒的症狀,但由於很多人吃鳥肉時還喝酒,所以難以察覺。“如果大量食用,人也會受到威脅,即使吃得不多,也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永久性肝損傷。”

  【監管者】

  監管缺人、缺錢、缺物

  11日,發現東方白鸛死亡的志願者們報警后,一名民警到場后顯得很驚訝,“這些年,我頭一次知道這片荒地裡還有東方白鸛。”

  這片濕地的監管者,也有自己的難處。

  張文續,大港城鄉一體化辦公室林業科科長。他說,科裡隻有4個人,要巡護60多萬畝水域。“開車巡護繞一圈就要一整天,巡護車還是一輛轎車,在泥路上很難開。”

  救援初期,志願者們找到張文續,希望能有一輛能在濕地上開的灘涂機。“那是我第一次聽說灘涂機這個東西。而且我們也沒有船,沒有夜視望遠鏡。缺人、缺錢、缺物”。

  當地有人承包了這“萬畝魚塘”,漁民周女士說,她受雇在“萬畝魚塘”養了3年魚,“老板專門雇了人巡視魚塘,看見陌生人投擲,也會制止他們進入魚塘。”

  但魚塘老板雇用的巡視員吳先生說,“魚塘太大,我們不可能24小時巡視,夜裡走路不方便。下雨時就更沒法巡邏了。”

  張文續感嘆,如果這片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麼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經費投入,都能被更好地保護起來。同時,他還希望能在這裡設一個保護站,“不知能不能呼吁民間募捐一下,蓋好保護站,我們可以雇人在候鳥來時定點值守。至於經費如何花,花到哪,我們完全可以接受志願者的監督。”

  這些想法與護鳥志願者們不謀而合。志願者劉慧莉說,他們正在起草一封公開信,希望呼吁把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由市級升級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15日晚,志願者與大港管委會開的一個內部協調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工商、衛生等部門,嚴禁周邊餐館收購、食用野生鳥類,開展護鳥行動。

  從16日開始,大港林業行政執法部門在多個路口豎立了護鳥警示牌,並張貼了宣傳標語。志願者劉慧莉表示,經過溝通,“當地農林局正在考慮制定野生動物救援應急預案,並計劃在明年建立瞭望塔,全面監控濕地人員活動,堅決禁止盜獵。”

  【救援者】

  獲救東方白鸛戴上環志標記

  同時,護鳥志願者們撰寫的一份《亟待解決北大港濕地保護問題調查》也呼吁:“盡快建設幾個永久瞭望塔,監查萬畝魚塘,也為志願者提供永久的觀測平台。

  17日下午,在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工作人員劉洋很開心,被打撈上來的13隻奄奄一息的東方白鸛,都能自主進食了。

  判斷東方白鸛是否完全康復,除了進食量,還可以看它的脖子是否直立,羽毛是否有光澤,糞便是否成型。

  康復中的東方白鸛顯然有了精神,個個豎直了脖頸,有的還會張開雙翅,陽光下,黑白色的羽毛再現光澤。

  “如果不出意外,這13隻東方白鸛能組成一個遷徙的小隊,即使脫離大部隊,它們也能並肩飛往南方。”劉洋說。

  志願者劉慧莉說,放飛的13隻東方白鸛,全部會戴上環志標記。從中選出最強壯的兩隻,將戴上衛星信號發射器,做跟蹤觀察。

  志願者們正想著為兩隻被選中的東方白鸛起名。

  不如就叫“濱濱”和“海海”吧,它們死裡逃生的地方。公益人士鄧飛說。

  A26-A27版採寫/新京報記者易方興

分享到:
(責任編輯:段欣毅、孝金波)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