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收入分配改革不僅僅意味著工資的提高,還意味著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領域缺口的彌補
為收入做加法,為支出做減法
2002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速為9.2%,增速遠高於未來“翻番”所需要的7%的速度。但很多人的印象是,收入確實增長了,經濟壓力卻沒有大的減輕。
十八大會議召開期間,一名小記者提問:“現在房子太貴了,很多同學爸爸媽媽買房子把錢都花光了,還向銀行借了很多錢,沒有錢給孩子買東西,怎麼辦?”楊宜勇表示,幾年來保障房和社會保障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就當前來看,我國城鄉中低收入居民在住房、教育、就醫、養老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壓力。隨著城市不動產等價格的過快上漲,廣大城市中低收入居民面臨不小的負擔。
據了解,年底前我國將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就收入翻番的目標與物價的關系,專家紛紛表示相關方案將會考慮物價因素。胡鞍鋼說:“這個‘翻一番’目標自然是扣除價格因素,這是貨真價實的倍增計劃。”另外如果我國經濟能積極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使得供給充足、成本下降,就可以抵消未來可能發生的成本驅動型通脹的風險。專家表示,未來物價的控制是樂觀的。
另外,“老百姓也期盼著國家加快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楊宜勇表示,“解決這些問題,是進一步踐行以人為本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事實上,收入分配改革不僅僅意味著工資的提高,還意味著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領域缺口的彌補,收入分配改革既是做‘加法’,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也是做‘減法’,減輕居民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負擔。”
由此,十年翻番不只是收入增長目標,更是百姓的幸福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需要扎實推進相關領域改革,把科學發展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