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玥制圖
收入翻番,如何實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六大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已經實現了連續十年的快速增長,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意味著我們正經歷從追求“國富”到更加重視“民富”的理念轉變。收入翻番,從願景到現實,還需要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邁出實質性步伐……
1 從總量指標到民生指標,指導性、方向性更加鮮明,體現了富民追求
收入翻番,體現民生優先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兩個翻番”、“兩個同步”:一個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翻番,一個是城鄉居民收入的翻番﹔兩個同步,一個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另一個是勞動報酬增長和生產率提高同步。這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
“一個是經濟總量指標,一個是人民生活指標,指標設定以2010年為基期,這兩個指標的指導性、方向性更加鮮明,尤其是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十八大報告,分量更重,彰顯出今后我們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歷史地看,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硬任務”,中國共產黨的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連續進行戰略設計——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紀的前20年GDP翻兩番的目標﹔黨的十七大把這一目標調整為人均GDP翻兩番﹔黨的十八大又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
“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提法,保持了目標的連續性,是長期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強調,“這兩個‘翻一番’目標的同時提出,說明我們不是一味追求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而是下決心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提高,體現了民生優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也向外界傳遞出未來中國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號。”
那麼,未來幾年,收入翻番的目標應該如何實現?持續增收如何保障?
2 數字目標已定,關鍵是要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增長,是貨真價實的增長
收入增長可持續,發展方式需轉變
“這兩個翻一番的指標,充分考慮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標設定合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隻要GDP年均增速達到6.9%左右就可實現GDP翻一番目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展要求會更高一些,粗略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就可保障。
胡鞍鋼表示,數字目標已定,“關鍵是要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增長,是貨真價實的增長。”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時,特別強調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這樣一個前提條件。其中,含義頗深:居民增收不可能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沒轉變的情況下實現。
在世界經濟中,一個國家勞動力的報酬與這個國家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正相關的。在U型曲線中,如果我國企業未來還是處於底端,那仍然是走低勞動成本的老路,居民收入就不可能上去。隻有依靠轉型升級,企業的產品附加值提高,才可能使得我國勞動力報酬更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加。反過來,增加居民收入也會形成倒逼機制,那些走老路子的企業隻能被淘汰。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是轉方式的利益導向,鼓勵什麼、限制什麼、淘汰什麼落實到經濟利益導向上,才能形成轉方式的動力機制和倒逼機制,從而有效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同時,“也隻有收入增長了,才能拉動內需,”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指出,“以往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我們過多依賴投資和出口,現在要通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的真正繁榮,因此人均收入指標就顯得更加重要。”
由此看來,翻番的目標隻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更深的含義是:隻有兩者同步了,兩個增長才具有可持續性,才能獲得不竭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