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共同努力。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接續奮斗,各行各業涌現出一大批矢志報國、實干創業的典型人物和群體。   

    人民日報推出“愛國情 奮斗者”專欄,講述為國家建設發展建功立業的先進典型和在平凡崗位上不懈奮斗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現人民群眾熱愛祖國、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分享到

旦增歐珠:“我要幫助更多同胞脫貧”

    37歲的旦增歐珠,論身高是“小個子”,論事業卻有大作為。在西藏定日縣崗嘎鎮,擔任殘疾人士民族手工業合作社理事長的他,已成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名帶頭人。

崔大慶: 中彈后仍緊緊抓住歹徒的手

    崔大慶和六裡橋派出所民警甘雷等人調查處理一起斗毆傷害致死案件時,與被公安機關通緝的重大殺人在逃人員於根柱不期而遇。

黃文秀: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奉獻

    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出貢獻。

奮斗者風採

  • 2019-09-09 08:50 來源:新華網

    大山裡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新華社貴陽9月8日電 他是浙江名牌高中校長,退休后,拖著病體,獨身來偏遠的貴州大山裡義務支教。不僅帶領一所“差校”走上正軌,更改變一方教育觀念。 他就是浙江杭州市學軍中學原校長、貴州黔東南州台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陳立群。他的故事,被網民譽為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

  • 2019-09-09 09:00 來源:新華網

    迸發生命的無限熾熱

      新華社武漢9月8日電 從礦產找尋到構造假說,從地震預測到地熱勘探,李德威畢生的研究,無不深深扎根大地,無不緊緊圍繞國家和人民所需。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一生寫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話語——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一生大地行 “地質科學的任何重大理論創新…

  • 2019-09-09 09:0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讓貧困代際傳遞,“大山園丁”堅守苗鄉55年

      王大英在苗族服飾非遺傳習所指導孩子們刺繡(7月24日攝)。 本報記者向定杰攝 “打籃球,我可以打全場。”“往針眼裡穿線,我兩下就找准了。”時不時,快73歲的王大英嘴裡會冒出幾句“大話”,讓人感覺像個孩子。 這或許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太久的緣故。作為貴州省開陽縣高寨鄉平寨民族小…

  • 2019-09-09 09:13 來源:光明日報

    隻為留住歷史的記憶

      【愛國情 奮斗者】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裡的天龍山,海拔1700米,其山腰處的天龍山石窟享有“龍飛天宇摸星斗,窟鑿石崖見斧工”的美譽,是中國十大佛教石窟之一。 遍山鬆柏蔥郁,溪澗清流潺潺。正是在這古跡眾多、風光秀美的地方,太原市天龍山文物保管所所長於灝工作了22年。…

  • 2019-09-06 08: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大山人梯

      ▲在廣西大新縣寶圩鄉,覃誠老師(左二)放午學后和同事陪同學生走山路回家(2017年11月24日攝)。 ▲在廣西全州縣白寶鄉北山村小學,唐廣芳老師用肩頭夾著三角板給學生上課(2016年4月26日攝)。 ▲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忠良鄉山界教學點,陶鳳英老師吹哨子催促…

  • 2019-09-06 08:49 來源:新華網

    楊紹書:大山園丁的堅守

      新華社貴陽9月5日電 40余載,隻為村裡父老鄉親的一句囑托,他將青春芳華獻給了山裡的娃娃。 4萬余公裡的崎嶇山路上,他用肩背、用手抱,風裡雨裡護送 著孩子們的絕壁求學路。 課堂上是老師,放學后是“家長”……楊紹書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在三尺講台上用漢語、苗語教書育人,為的…

  • 2019-09-06 08:5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1本“村長筆記”裡的260個夢想

      ▲8月20日拍攝的迎豐村文化禮堂。 本報記者翁忻旸攝 ▲8月20日拍攝的王豐華生前的工作筆記。 本報記者翁忻旸攝 王豐華走了,留下了寫得密密麻麻的21本工作筆記。筆記本記錄了260個村民夢想,如今大部分已經實現。 送別王豐華那一天,來了上千人。遺像裡的王豐華,干…

  • 2019-09-05 09:06 來源:新華網

    張端樹:不當“葫蘆瓢”的第一書記

      新華社石家庄9月4日電 三年前,河北省平山縣下槐鎮的南文都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盡管它和游人如織的西柏坡只是隔著一座山。 那時候,60歲的貧困戶范來生還住在破得快要塌掉的房子裡,除了琢磨著來年在早已變成“雞圈”的院子裡再添幾隻雞,他似乎從沒尋思過生活還能有什麼新變化。 那…

  • 2019-09-03 08:20 來源:新華網

    一句承諾 她扎根黃土高原51載

      新華社西安9月2日電 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的北京姑娘路生梅,隻身來到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從醫。51年來,她曾放棄返回首都北京的機會,也拒絕過大醫院的高薪聘請,為落后的小縣城建起了第一個正規的兒科,退休后,她仍然堅持義務接診,守護一方兒童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