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5日13:5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7月13日,《解放軍報》整版刊發署名文章《歷史的拷問——抗戰期間“漢奸現象”的文化透視與現實反思》。文章指出,今天,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不僅要重溫勝利的榮光,激發民族的驕傲和自豪。而且要反思歷史的“痛點”,銘記民族的恥辱和教訓。而“漢奸現象”就是抗戰期間中華民族最大的“痛點”。
文章稱,整個抗戰期間,中共抗日武裝殲滅偽軍將近120萬,日本投降時尚有偽軍146萬、偽警察40多萬,再加上偽滿洲國軍、偽滿警察等,總數至少在300萬以上,數量比侵華日軍還多。
文章說,無數精忠報國的壯烈之士慷慨赴死,而這些生長在中國土地、喝著祖國乳汁長大的無恥之徒,卻背叛了祖國和人民,充當日本法西斯侵華的“狗腿子”。而漢奸之害,是全方位、深層次而又難以挽回的。文章指出,用“禍國殃民”評介他們的危害毫不為過。正是靠著偽政權、偽軍的支持,日本軍隊才能在中國橫行如此之久。
文章同時指出,歷史驗証了一條真理:凡是出賣祖國,甘當漢奸走狗的民族敗類,最終絕無好下場。漢奸們的叛國罪行,永遠記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漢奸們的名字,牢牢地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本網盤點:抗戰時期禍國殃民的大漢奸及其下場
汪精衛(1883-1944)
汪偽“國民政府”主席
下場:病死在日本,后棺木被挖出焚尸揚灰。
汪精衛與東條英機
汪精衛出生於廣東三水。曾是追隨孫中山的熱血青年。1927年,在蔣介石發動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汪精衛從法國歸國,在武漢主持發動“七一五”政變,之后蔣汪反共合作,“寧漢合流”。
1938年12月,汪精衛等汪派要員先后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29日,汪精衛發表《艷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的對華聲明。
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做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漢奸。
1935年11月,汪精衛因批准賣國條約在南京遇刺,造成重傷,打進脊椎的子彈無法取出。1943年底,由於急需取出傷及后背的子彈,汪精衛被迫接受多次手術。次年初,在日本治療的汪精衛因三節胸椎骨嚴重變形,骨膜發炎潰爛,形同枯尸。11月,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死去。
汪精衛死后被葬於南京郊區。1946年1月,墓穴被炸開,棺木被挖出后焚尸揚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