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德耀中华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

2021年07月15日06: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302 王成帮

  303 王 刚

  304 王辅成

  305 卢仁峰

  306 史忠玲

  306 毛桂艳

  307 冯玉堂

  308 朱祥务

  309 刘习明

 

  310 郭德刚

  311 刘明静

  312 汤金德

  313 许国强

  314 严 正

  315 严明友

  (上接第十六版)

  302  王成帮

  王成帮,男,汉族,1936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康都街道花园街社区居民。

  从“战场”到“沙场”,王成帮退而不休,在新疆义务植树29年,成功培育“成帮柳”,义务育苗植树100多万株,被誉为“坚守初心不移、守护绿水青山”的优秀典范。

  1956年,王成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来到新疆,参加屯垦戍边、西藏平叛、边境反击战、兴建农场等,多次荣立二、三等功,是党的九大代表。他曾说过:“我20岁当兵,从甘肃到新疆部队驻地,坐汽车走十几天,沿途满目戈壁荒滩、漫天黄沙、人烟稀少。我想,只要有树有草有植被就有人生存。所以我热爱植树,树就像我的娃娃一样。”从此,王成帮与播绿造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年参加驻地义务植树活动。

  1992年,王成帮从部队退休后,主动为塔里木石油基地和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义务育苗植树。2001年,他来到库尔勒市园林处,当了一名“不拿工资的临时工”。义务从事绿化工作以来,王成帮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将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植树绿化工作上,倾心倾力、无怨无悔。

  2001年,王成帮发现一棵以前没见过的柳树,具有树形好、病虫害少、抗旱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在库尔勒市园林处的指导和帮助下,他成功培育了这一优良品种,有人提议叫“成帮柳”。截至目前,“成帮柳”已培育18代,在库尔勒城区大面积栽植,总数超过1万株。

  2005年,王成帮不幸身患肺癌,医生说最多活6个月。他知道后淡然面对,人在医院心里想的还是育苗植树。他对老伴说:“我决不能死在病床上,我要趁活着多植树,还有很多事没做完……”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忙着育苗植树,压根没把自己当病人。日复一日,王成帮靠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29年来,王成帮培育和种植树木达100多万株,培育树苗价值超过120余万元。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为边疆的植树绿化事业奋斗终生,就是死也要死在绿化工地上。”

  王成帮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303  王  刚

  王刚,男,汉族,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

  王刚始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畏牺牲,在南疆反恐维稳最前沿工作20多年,参与处置10多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参加抢险救灾和重大临时性任务30余次,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为民的赤诚诺言。

  精武强能、敢打敢拼,坚守建功边疆的初心使命。王刚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对新疆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冲锋在前、逢敌亮剑作为座右铭,带领官兵苦练技能、随时待战。2002年2月,王刚带领特战队员突击暴恐分子窝点,一脚踢开即将爆炸的爆炸物,与战友合力击毙暴徒4人,击伤活捉1人。2015年9月,他带领官兵在拜城高原山区连续搜剿50余天,顶风雪、蹚冰河、爬陡壁、越沟壑,奋不顾身冲进暴恐分子藏身的山洞,一举击毙多名暴徒,创造了高海拔复杂山地作战全歼暴徒的重大胜利,有力震慑了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兑现扎根边疆的庄严承诺。2014年,王刚在副支队长岗位上已工作4个年头,有人劝他:“凭着一等功的荣耀,转业在乌鲁木齐安排个职位。”他说:“既然选择了部队,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秒。”30年军旅生涯,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部队建设上、用在完成任务上,不是冲锋在反恐战场,就是驰骋在比武赛场,毫不顾及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书写边疆卫士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心系群众、真情为民,践行造福边疆的不变誓言。王刚始终把聚民心、保稳定、促和谐作为重要责任,把爱疆为民誓言融入工作点滴之中。无论是执行任务,还是到驻勤点检查工作,他都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富民优惠政策、法律知识,向各族群众传播党的声音。他还长期与阿依库勒镇恰其村结成扶贫帮困对子,帮助修建小学,改善生活条件等。在巴楚县7.2级地震救援中,他带领官兵冒着余震危险,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连续13个昼夜奋战在灾情最严重地方,被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永不疲倦的好巴郎”。

  王刚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2次,荣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最美奋斗者称号,被授予“八一勋章”。

  304  王辅成

  王辅成,男,汉族,1940年6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

  他牢记“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的诺言,将自己始终信奉、坚守与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传递,27年来累计开展宣讲1500多场,直接受众达40多万人次,还捐出多年积蓄,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

  1982年,“中国保尔”吴运铎曾送给王辅成一句话:“把一切献给党。”几十年过去,王辅成时常对着这6个字凝神静思,咀嚼品味字里行间饱含的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王辅成把它作为对党的承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兑现。

  1994年退休后,为了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他决心以开设讲座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他们。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

  他的“三观”宣讲有声有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从南国讲到北疆,从“三观”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党史”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邀请他宣讲的单位络绎不绝,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他总是有求必应,曾有过一周最多宣讲6场,一天最多宣讲3场的纪录。2021年4月,因病住院期间,他还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党支部上了一堂特殊党课。

  他给自己的宣讲“约法三章”——站着讲、脱稿讲、不计报酬讲,后来又加上了不吃饭、不接送。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累计捐款50多万元。

  王辅成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305  卢仁峰

  卢仁峰,男,汉族,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接技师。

  他身残志坚、信守承诺献国防,四十多年如一日,从一名不懂技术的知青,成长为拥有焊接绝技的“大国工匠”,参与制造的装备5次圆满完成共和国阅兵任务,并培养出几十名技术骨干,为军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1979年,年仅16岁的卢仁峰进厂从事焊接工作。“献身国防一辈子”,是他对自己,也是对军工事业许下的诺言。文化程度低,看不懂工艺又弄不懂原理,他就跟在师傅身边默默看、拼命学、反复练。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装着笔记本,师傅的传授、自己的心得慢慢形成20余万字的笔记。因为勤奋好学,他的焊接技艺不断提高。

  1986年秋,就在卢仁峰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却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在转岗还是留下来继续从事焊接工作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经过8次手掌修正手术,完成骨髓炎治疗后,他重返岗位,自制了一只“铁环”套在左手腕儿上固定支撑,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还定下每天练100根焊条的“底线”。凭着最初的承诺和不服输的韧劲儿,经过刻苦训练,他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还练就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绝活儿,发明的“短段双向减应力焊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2009年,某型阅兵装备首次批量生产,面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高水平、严要求的质量标准,卢仁峰主动请缨,利用焊接变形的特性,采用“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6%,为装备量产提供了准确数据和制造经验。2012年,“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他主动与集团公司签下“高师带高徒”协议,带出的几十名徒弟个个都成了技术骨干。

  卢仁峰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自强模范等称号,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

  306  史忠玲

  毛桂艳

  史忠玲,女,汉族,1973年3月生,辽宁省朝阳环境集团机扫公司一线清扫职工;毛桂艳,女,汉族,1962年9月生,辽宁省朝阳环境集团垃圾排放分公司移动垃圾箱保洁员。

  她们是重信守诺、拾金不昧的城市美容师。在财物面前,史忠玲和毛桂艳没有动心,将拾得的价值280万元金锭物归原主。面对失主的现金感谢,她们婉言谢绝,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2021年1月9日下午2时许,史忠玲和毛桂艳像往常一样,在马路上进行清扫作业。其间,两人发现路面上有一个白色帆布袋,捡起打开后发现是4块金黄色的金属,像是黄金。于是,两人就按照平时捡到物品的处理方法,决定在失主来寻找之前,先放到史忠玲的作业车上代为保存,如果下班了还没有人来询问认领就上交给公司专设的失物招领平台寻找失主。大约过了一小时,一名神态焦急的中年男子来到史忠玲和毛桂艳的工作地点询问,讲述他的父亲不慎将一个白色帆布袋遗失,袋中装有4块金锭的事。史忠玲、毛桂艳两人核准相关信息后,立即按照公司失物招领程序,将作业车上装有4块金锭的帆布袋交还失主。当失主告诉她们金锭价值280万元时,两人表示物归原主是天经地义的事,并婉言谢绝了现金酬谢。

  史忠玲从事环卫工作16年,毛桂艳从事环卫工作5年,两人始终坚守工作一线,兢兢业业扮靓城市面貌。多年来,发生在她们身上诚实守信的事情还有很多,平时常把捡到的手机、钱、银行卡、证件等,及时交还失主或上交公司失物招领平台。“物归原主天经地义,不是我们的,拿了会心不安的。”这是她们的心里话。

  史忠玲、毛桂艳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07  冯玉堂

  冯玉堂,男,汉族,1960年4月生,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红道养老院院长。

  冯玉堂立下让孤寡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诺言,开办养老院13年,接收孤寡老人120多人次,把老人当作亲人,用大爱践行承诺,给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被誉为重信守诺的“信义院长”。

  2008年,在养老院开办之初,冯玉堂就发誓,要让无依无靠的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13年来,他心怀大爱、再难不说难,像珍爱生命般信守诺言,向每一位孤寡老人敞开大门,悉心照料每一位来院的老人,让养老院成为他们温暖的家园。

  为把每一位老人都照顾周到,冯玉堂投入很多资金。花钱的地方很多,进账的途径很少。因此,多年间,养老院常常入不敷出,各项开销捉襟见肘。但他为老人们能有个家,始终咬紧牙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守信践诺道路上默默负重前行。蒲县地处山区,冬天温度较低,为不让老人们受冻,他变卖自己搞基建时留下的建筑设备,给养老院添置锅炉、开通暖气。他说:“老人们那么信任我,我不能亏待他们!”

  为更好地照顾老人,他摸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看护管理方法,下足绣花功夫。对每一位新入住的老人进行体检,根据每人不同情况“量身定制”陪护方案,因人而异提供精细服务。在住宿方面,把身体较好和身体较差的老人搭配居住,以便互相照应;在饮食方面,根据老人们不同口味,编成多个小组,合理搭配膳食,以便老人们各取所好。考虑到老人们大多体弱多病,为保证食物新鲜有营养,冯玉堂还在养老院附近承包4亩地,种植蔬菜水果,散养土鸡家禽,保证副食供应。

  冯玉堂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称号。

  308  朱祥务

  朱祥务,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亚东大药房主治医师。

  朱祥务凭着对西藏这片土地的挚诚热爱,开办多家药店诊所,以实际行动坚守着“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的理念,诠释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革命军人本色。

  诚信经营,铸就品牌药店。37年前的那个夏天,朱祥务从四川参军到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某部服役。入伍后第一年因公负伤,病愈后落下了残疾。在组织安排下,朱祥务到内地学习医术,考取了医师、药师资格。1998年退役时,朱祥务选择留在西藏自主创业,在亚东县开办了个体诊所和药房。药品经营事关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朱祥务严把药品质量关,严格按要求规范药品进、销、存全过程,通过了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在购进药品时,他对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合格后才建立供需关系。“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朱祥务先后开办3家药店、1家诊所,从未出现过药品质量安全事故,累计纳税近100万元。在售药过程中,他带头践行也严格要求员工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准确详实介绍药品功效,细心周到指导病人科学合理用药,不让群众多花一分冤枉钱。

  诚心服务,赢得群众信赖。“我会持续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免费提供应急医疗用品和防控物资。”朱祥务郑重承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了解到亚东县防疫物资不足,就通过内地的亲戚朋友,多方筹集购买防疫物资和药品,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医务人员、环卫工人捐赠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日常经营中,朱祥务把文明服务的理念融入每个员工心中,把顾客的小事当作药店的大事来办,坚持为顾客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便民服务。他为当地残疾人员、低保户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他免费为五保集中供养中心老人看病,带领商户为国防建设捐款捐物,资助6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深受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朱祥务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309  刘习明

  刘习明,男,汉族,1959年4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

  38年初心不改,专注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为近3万个不孕症家庭实现生儿育女梦想;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26年来减免患者治疗费用1000余万元,为践行“医者仁心”写下最美注解。

  践行初心与诺言,全力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刘习明在行医过程中,常接触到不孕症患者。1983年,刘习明立下诺言: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哪怕耗上一生的时间。刘习明遍访全国知名老中医,广读中医典籍,刻苦钻研医术。1995年,刘习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长沙不孕不育专科医院。2008年该院获批试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2013年获批正式运行试管婴儿技术。目前医院已形成中医中药、康复理疗、西医手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不孕症治疗体系。

  刘习明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他严格规范医疗项目收费,“因病制宜”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经检查确诊无法治愈的患者耐心劝导,不做无谓的治疗。他身体力行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礼品。他为特困家庭患者减免医疗费,甚至补贴回家路费。26年来,刘习明为4000多名患者减免治疗费达1000余万元。

  刘习明常年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偏远地区免费送医送药;他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等大学设立“刘习明奖学金”,目前累计奖励学生460人次、教师52名,奖金合计115.4万元;他为武陵山区等省内90所曾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累计捐款1850余万元。

  刘习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310  刘付昌

  郭德刚

  刘付昌,男,汉族,1922年5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山水社区居民。郭德刚,男,汉族,1951年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居民。

  刘付昌、郭德刚两名退伍军人,在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用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遵义市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68年,遵照组织安排,退伍军人刘付昌接受了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立下“我一定守好,守到老死”的誓言。他修围墙、修道路、修墓地,栽树、扫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守陵的同时,他还向前来祭奠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述红军故事3000多场次,让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

  为了维修烈士陵园,刘付昌带着工人从山脚下一块一块把砖背上山,再一块一块用砖砌起围墙。陵园里杂草丛生,刘付昌又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脚下背土上山,然后种上树木。有时候,甚至将石旮旯凿出洞,再培土种上柏树。这一干就是3年,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付昌始终坚持。陵园修缮完毕,刘付昌就在烈士墓旁搭起简易工棚安了“家”,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

  1999年,同为退伍军人的郭德刚了解到刘付昌老人守护烈士陵园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主动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护者。刘付昌老人用50年的时间践行“守到死”的承诺,在他逝世后,郭德刚不负重托,接力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两代守陵人守护的是烈士忠魂,坚守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

  刘付昌荣登“中国好人榜”。

  311  刘明静

  刘明静,女,汉族,1975年10月生,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关溅小学教师。

  乡村教师刘明静,为兑现一句“安全护送孩子渡江”的承诺,克服重重困难,每天义务护送学生安全乘船过江。她用13年的默默坚守,诠释了一诺千金的含义和分量。

  关溅小学是邱少云烈士故乡的一所乡村小学,部分学生来自琼江对岸的偏远村子。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由于距离学校太远,如果完全步行,绕行通过上游的一座大桥,需要近3个小时,于是乘船过江便成了孩子们上学的捷径,但乘船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成了大家最担忧的事情。2007年,担任关溅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刘明静听说班上的一名学生在船上打闹,差点掉进江里。后来,刘明静了解到这名学生的母亲去世、父亲靠打零工维生,幼小的她不得不每天独自乘船过江上下学。当时,刘明静便对孩子父亲许下承诺:“孩子交给我来照顾,请放心,我会保护她的安全。”

  刘明静决定把家从铜梁城里搬到少云镇上,方便去琼江对岸接孩子们上学。她在少云镇租了一间房,把自己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开始日复一日义务护送学生渡江。从护送自己班上两三名学生,到护送全校的20余名学生渡江,一干就是13年。每天早上5点半她就早早起床,坐船到对岸码头等待孩子们到齐,再一起乘船过江到校。下午放学,她又护送孩子们过江回家,全部安全下船后才放心离开。13年来,刘明静牢记当初那句承诺:“只要坐船过江的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看管好。”

  在刘明静的影响下,关溅小学的老师们自发组建了“渡娘”少云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奔流不息的琼江上护送孩子们。13年来,关溅小学没有一名学生因乘船发生意外。因为“渡娘”,邱少云故里这方英雄的土地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情和暖意。

  刘明静入选“重庆好人”。

  312  汤金德

  汤金德,男,汉族,1949年3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坂里乡新春村村民。

  7年前,汤金德的儿子因误食毒蘑菇去世,他不仅要承受丧子之痛,还要偿还因抢救所借的欠款。为此,他和老伴紧抓精准扶贫契机劳动创收,履约践诺,一笔笔还清24万元欠款,彰显一名老党员的诚信与担当。

  2014年3月17日,因误食采回的毒蘑菇,汤金德的儿子、孙女不幸中毒。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儿子仍因中毒太深不幸去世,年仅7岁的孙女幸存下来。痛失爱子的汤金德和老伴何阿秀为抢救搭进全部积蓄7万元,并举债24万元。汤金德深知这些救命钱是亲友乡邻们东拼西凑而来,用心将每笔款项都记在账本上。这位46年党龄的老人认定,救命恩情不能忘,诚实守信更是万万不能丢。

  一诺重千钧,尽管好心的亲友乡邻们从未主动提及还钱的事,汤金德和老伴却坚决要还债。然而,汤金德年事已高,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老两口还要承担医疗费、孙女的抚养支出和家庭开支,还债初期举步维艰。

  2016年,受惠于精准扶贫政策,汤金德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低保兜底。汤金德得益于政府为贫困户购买的扶贫保险政策,就医取药几乎不用额外花钱。孙女就学享受教育扶贫“三免一补”政策。汤金德和老伴全心全意投入到产业扶贫计划中,种植无公害蔬菜,将爱心人士提供的蛋鸡用于蛋鸡养殖和土鸡蛋销售。老伴还将家里的四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种了水稻、韭菜、辣椒、玉米。汤金德夫妇成为乡里的脱贫能手和示范户。

  汤金德平时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即便是低保救助金,也要尽量省下来还债。500元、1000元、1500元……只要手中一有余钱,汤金德便按照当年的账本一笔一笔地还。直到2020年,已经71岁的汤金德终于还清了24万元债务,他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诚信美谈。

  汤金德荣登“中国好人榜”。

  313  许国强

  许国强,男,汉族,1967年2月生,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村民。

  许国强坚守“为农牧民放电影” 信念,33年义务放映电影,从没有要过任何报酬,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被乡亲们称为“农牧民的放映员”。

  1988年,在家务农的许国强意外接触到电影。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他没有犹豫,就此踏上为共和县农牧民群众义务放电影的道路。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地区,这可是份苦差事。村与村之间有的相隔几十公里,有的上百公里,常常还需要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许国强坚持背着放映机和胶片,不分昼夜、无论寒暑,风里来雨里去,常年奔波在农牧区的各个村庄。

  通过放电影,许国强结识了现在的妻子。2009年端午节,许国强夫妻俩放弃与家人团聚过节的机会,到几十公里外为村民放电影。放完电影后,深夜在回家的路上忽遇大暴雨,山洪冲断了公路,放映机和摩托车被洪水冲走。他跳入洪水中想把放映机抢捞上来,可是洪水太大,机器没有捞着,自己也差一点被洪水卷走。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许国强有了新的放映设备,而他也更加坚定了要当好一名义务放映员的信念。

  从1988年到2021年,许国强放映电影一干就是33年,放映7000余场,观众达40余万,“草原夫妻放映队”在海南州家喻户晓。30多年来,许国强夫妇的足迹遍布共和县的山山水水,他们送电影进农村、进牧区、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虽然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他们始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默默坚持送电影下乡,送温暖给乡亲。

  许国强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许国强夫妻放映队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314  严  正

  严正,男,汉族,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

  在国家博物馆内,有一份特殊的“藏品”——51把钥匙。这51把钥匙承载着社区医生严正对51户患者的暖心承诺,也寄托着患者及家人对其满满的信任和感激,他用这些钥匙打开了医患之间的关爱和信任之门。

  1995年,严正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社区医生。此后的26年里,他以诚信的态度、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秉持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群众,成为一方百姓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家住彭浦镇万荣小区的陈阿姨患有脑梗死、肢体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正每周至少3次上门,为陈阿姨做推拿和针灸治疗。因为家里缺少人照顾,陈阿姨干脆就把自家钥匙交到严正的手里。自此以后,1把钥匙,10把钥匙……先后有51位患病老人把自家的钥匙交给了他。从此,严正成了社区居民的“自家屋里厢人”。

  严正坚守医生职责、信守承诺,总是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他服务的患者多为70岁以上、脑梗或中风偏瘫等卧床不起的老人,还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或是无依无靠的独居老人。他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即便占用休息时间也从不计较。他常常顶风冒雨坚持出诊,夜半时分紧急飞奔,只为尽早帮患者解除病痛。

  严正恪尽职守,不负生命嘱托。“五心工作法”是他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心得。按照这种方法,工作中耐心问诊,不遗漏一点点蛛丝马迹;治疗上因人而异,注重心理疏导;将专业技能灵活运用到每一名患者身上,让病患恢复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证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治疗不被中断,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他仍坚持为老人们提供上门服务。

  截至2020年底,严正累计接待门诊患者13万余人次,上门服务4.9万余人次,建立家庭病床1300多张。

  严正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15  严明友

  严明友,男,汉族,192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镇朱湾中学退休教师。

  (下转第十八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5日 17 版)

相关新闻: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01—106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07—119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20—131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32—145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46—158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代码 159—165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代码 201—207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代码 208—220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代码 221—234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代码 235—248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代码 249—261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代码 301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代码 302—315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代码 316—328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代码 329—341

(责编:牛镛、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