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学习有方】

看习近平30余年从政经历学为官之道【2】

潘婧瑶 徐伟峰(实习)刘昶荣(实习)

2015年02月05日15:47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出自《摆脱贫困》一书》)

    做官为民: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习近平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管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用这首由郑板桥《竹石》改编的诗作为他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

    习近平在2000年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回忆了他上山下乡时的一段经历:刚去上山下乡时,由于年龄小,又是形势所迫,他并没有长期观念,也没有注意团结问题。后来,在长辈的教导下,他跟群众一起干活,努力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见我转变了,对我也好了,到我这儿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

    1988年-1990年,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地区基础差、发展慢,省委想让他去改变那里的面貌,当地群众也希望他能带着大家变。然而,在经过认真调研后,习近平认为,宁德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鹜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最后来看,我的看法还是贴近实际的。”习近平当时在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说,“一般讲,刚来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的劲‘踢三脚’也容易,但是这个劲一挑起来,接着将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这种事情。”

    2004年5月发表于《浙江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用“人民的勤务员”来形容党员干部。他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潘婧瑶、盛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