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正文

学习小组:在正定采访习近平【2】

2015年02月01日19:2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二 谈话

那次谈话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同志跟我谈了他的思想,给我的感觉,他善于从大处着眼。他没有只从正定思考问题,他把这个县的发展和全国联系起来了。一开始谈的就是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县如果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明、路数不清、精神不振,什么都干不成,这是他的开场白。

他说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或者上面说一说下面动一动,那不行。一定要有思路,要有规划,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看眼前。

他说要科学决策,真正摸清正定经济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干部的盲目性,改变过去盲人骑瞎马、朝令夕改带来的反复和随意性。要通过立法,提出更严格、更科学的根据,形成十到十五年的远景规划。然后再考虑当前做什么。

近平同志把正定和全国联系起来,是有很深的思考的。他提出建立顾问团,取得智力支持,所以华罗庚、于光远这些大学问家都是正定这个小县城的顾问。他是从北京来的,有自己的人脉,他把这些一流的人才请到了县城里,这个举动有些不同凡响,那时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

他讲“专家教授是大树,背靠大树好乘凉”,我很受触动,所以做成了小标题。他说我们当然要在本地培养自己的人才,但是我们的小树还没长起来,就要先“借一借大树的荫凉”。在正定发展中,“大树的荫凉”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他始终把正定放在全国的背景下考虑,要求重视信息收集,加强对外协作。涉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江苏,也包括山西、内蒙。既请人来,也把人派出去。

我们也就此深入谈了教育和人才问题。

他主张,正定培养的学生应该大部分回乡参与当地的生产,得心应手地去搞商品生产。他提出既要培养大学生,也要培养职业人才,而正定应该更重视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这个观点在今天看也不落后。那时他在正定已经工作了两年多,有了很多的观察思考。他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很先进。

他提出要鼓励私人办学。当时正定有个艺文斋,还有个同仁学校,都是私立学校,他说应该大力鼓励这些私人办学,这样国家不用拿钱,人才也能培养起来。这些都是基础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县里面发展商品经济、工副业生产等,急需这样的人才。

关于如何发展,他的想法也很超前。

我们谈到了发展旅游。正定有个大佛寺,他专门研究过,发现这里的龙藏寺碑是隋代的,历代文人多次吟咏,在书法史、碑刻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南北朝时期的临济寺早于大佛寺46年,是临济宗的祖庭,在佛教界具有极高的地位。那还是改革开放初期,他就有魄力拨款修大佛寺、恢复临济寺。他说我花钱维护这些国宝,是在扩大旅游资源。城里人拿钱买雅兴,正定人增加了收入。

那时北京说要拍红楼梦,他就想到把剧组的外景地弄到正定来,再花点钱,去找各方面的支持,建成永久性的荣国府、宁国府,留下一景。我稿子里为啥没写,是因为那时候还在筹款,还没有建成。1987版的红楼梦,很多场景都是在正定的荣宁二府拍摄的。

关于正定的优势,习近平也想得很清楚。

他说,正定南部、西部紧挨着省会石家庄,有29公里的边界线。县城离市区15公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就要“吃城”。“为城里人服务,掏城里人腰包”,这是他说的话。文章里的二十字经其实也是他总结的,“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就是这个意思。

近平同志告诉我,瓜果蔬菜甚至扫地的笤帚,城里人不生产,我生产啊!正定境内滹沱河、老磁河还有18万亩河滩地,我们建防护林带,大户承包在河滩地搞粮果间作,山羊、奶牛、肉牛养殖。潜力大得很。

习近平认为,于光远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符合正定毗邻省会的实际,为正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发挥了作用。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刘军涛、张玉珂)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