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市长
多次在公共场合高调反腐
在廖少华落马后,有媒体爆出了他的“廉洁语录”,称其提醒干部,要把好“思想关”、筑牢思想防线;把好“欲望关”、警钟长鸣;把好“权力关”、正确使用权力;把好“小节关”、始终廉洁自律。
句子整齐、音韵铿锵的“反腐语录”,公众并不陌生,手边就有例子。稍早于廖少华落马的季建业在2010年就任江苏省南京市市长时,也曾在就职演说中以一个漂亮的排比句作出承诺:“做一个执政为民的市长;做一个务实奋进的市长;做一个依法行政的市长;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市长。”
事实上,近年来,每一次对落马后巨贪的报道中,几乎都会发现一些读来冠冕堂皇的“廉政语录”、一些貌似雷厉风行的“反贪举措”。等贪腐事实暴露后,公众再回看这些人当年在台上的肃贪反贪情形,其表情之严肃、眼神之凝重、措辞之有力、态度之真诚令人惊讶不已。
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因受贿、贪污等多项罪名,涉案金额高达2.69亿元创全国之最被判死刑。在公众视野中,许迈永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钱多、房多、情妇多,因而得名“许三多”。殊不知,他还有“一多”,那就是善讲假话,多次在公共场合高调反腐。
在媒体报道中,许迈永曾这样语重心长地讲道:“我们的干部队伍在廉政意识方面存在组织观念不强、法纪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的问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足够认识,高度重视。”
许迈永落马前,在杭州官场的口碑整体不错。在杭州,几乎没有人能否认,许迈永是一位“双面官员”,一方面成绩突出,另一方面举报不断。其任职西湖区期间,西湖区发展亦十分迅猛,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最为突出。
据许迈永一位同僚介绍,走马上任西湖区代区长时,许迈永即开始垂涎土地开发。在分配分管工作时,许迈永对一些社会管理类领域没有一点兴趣,点名要分管城建领域。上任伊始,许即出任西湖区集镇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该指挥部负责西湖区旧镇或集镇改造建设,其中尤以三墩、留下、转塘三个集镇为核心。经过多年开发,这些区块目前已经成为杭州新兴的居住区,各类楼盘、小区林立。
“西湖区每块土地的出让,他都要插手。卖完三墩卖留下,卖完留下再卖转塘,几年时间,从北向南,把三个地方的地都卖得差不多了。事后看来,他这么热衷土地开发,都是有原因的。”这位同僚说。
“以前许迈永是很多人的骄傲,现在他是西湖区的耻辱,杭州市的耻辱,也是党和领导干部的耻辱。所幸他落马还比较早,如果在副市长岗位上多呆几年,那后果更不可想象。”这位官员说。
2010年12月,杭州市纪委在对外通报反腐倡廉工作时专门提到:有些腐败分子极其善于伪装,“两面性”和双重性格现象突出,其中就点了许迈永的名。
“双面贪官”向人们呈现了一种错乱的人生。一方面,他们或务实肯干,或业绩不菲,或声名颇佳,人们对其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他们又利欲熏心,变质堕落,搞起腐败来也很有一套。其结局,无不在欲望的迷途上越滑越远。
“好领导”龙小乐
“廉洁”背后隐藏几多阴暗面
“高调反腐,低调贪钱”的现象并不是孤例。为此,评论者创作了很多段子形容这些“两面”官员,诸如“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等等,不一而足。
2011年2月17日,武汉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副校长龙小乐,因受贿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龙的案发,让许多熟识他的同事朋友感到震惊。
在同事眼中,“龙书记”一向以作风正派闻名,做人低调、谦虚、平易近人。从事高校党务工作22年,他平时生活节俭,常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每位党员要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去过他家的人描述,龙住在学校的家属楼,家里装修很一般,使用的都是旧家具。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在貌似“廉洁”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的阴暗面。
龙小乐有写日记的习惯,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摞日记。法庭调查发现,对连年来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案件,他在日记中都有点评,笔触大多是痛斥腐败,在他涉嫌受贿的时段,日记也是这么写着。
但是,在日记里痛斥他人腐败,并没有妨碍他自己在现实中的收受贿赂。检察机关指控,从2000年8月至2003年11月,龙小乐在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期间,利用分管后勤、基建的职务便利,先后11次收受贿赂61万元。
对于自己的受贿问题,龙小乐在日记中只字不提,他的日记“只写别人腐败,不写自己问题”。公诉人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显示,龙小乐对此有自己的解释:“这些记录(日记)都是违心写的,怕万一有人看到了,那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说自己没有问题是假的,我确实不好写自己的问题,也不敢写,我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违法犯罪这个事实。”
据法庭调查显示,2000年底收受第一笔贿赂时,龙小乐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行贿人巴某送给他10万元表达心意,他先是拒绝,但在巴某劝说下,他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虽是第一次接触工程建设,但这或许是他们行中的潜规则,都是照此办理。不是我要,他坚持要送,不送心里不踏实,送了,他放心,一门心思把工程建设好,这也是我的愿望”。龙小乐甚至侥幸地想,“他坚持要送,不会又无故加害于我的”。
就这样,第一笔受贿发生了,接着是慢慢习惯和自然的第二次、第三次……
从此,人前与人后,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龙小乐……
识破“伪善”面具
“双面”官员影响恶劣需严查
梳理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贪污腐化高官相继落马,他们的“双面人生”也曝光在人们的目光下。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宣判,刘铁男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有媒体总结,刘铁男的一面是“玩命干工作”,另一面则是“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案发时却被发现家藏赃款2亿元人民币。
更早之前,重庆市城市照明管理局原局长冉崇华因利用职权收受贿赂288万余元,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损失560万余元,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4年。之前,在外人眼中,冉崇华与贪腐“绝缘”——冉崇华一直租房子住,每年支付1万元的房租,人称“租房局长”。
此外,还有广东省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广州市花都区原区委书记潘潇、海南省国营保国农场原场长彭华达、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高调反腐,低调贪钱,这些人中,有的在落马前甚至找不到一点与其相关的负面消息和材料……
社会需要精神的力量,精神支柱一旦失却,随之而来的便是理想的缺失和信仰的坍塌。“双面贪官”更容易激发社会的不满情绪。伪善的面具一旦被摘掉,给百姓心理、给社会公论带来的反差以及这种反差引发的失望、不满情绪,不言而喻。此外,内外不一、表里不同的负面人格,也容易成为长期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
从各类案件分析,为了保住现有地位、利益、名誉,同时谋取更大的升迁,“玩双面”成了越来越多贪官的共同选择,而且手段也日趋多样,严厉打击“双面”官员,早日识破假象迫在眉睫。
在1月22日的法庭最后陈述阶段,廖少华说,他也曾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是看到身边的人大把赚钱,心里开始发生变化,迷失方向。他的权力观发生了变化,乐于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在帮人办事的过程中显示自己。从开始帮人办事收取烟酒土特产,到帮人办事收取钱财,最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变成了一个人前讲党风抓廉政、人后搞交易收贿赂的“两面人”。
廖少华的落马,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印证了“伸手必被抓”的真理,也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台上高调反腐、台下低调奢腐的官员,廖少华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本报记者陈晓英)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