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的话
俄罗斯又到了大雪纷飞的时节。习主席两次去俄罗斯,也都是在冬季。
2013年3月,上任后首访,第一站,莫斯科。
2014年2月,索契之行,可是“点穴外交”这个新词的发源地呢。要知道,习大大那句“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着实暖了俄民众。
这两年,中俄合作突飞猛进,两国关系高层民间都很热。
太多的变化,发生在习大大访后。下面林雪丹就来为大家奉上个“双年展”,给各位看官细数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文末有彩蛋,只送给看到最后的你哟!)
▌人民日报欧亚中心分社记者 林雪丹
“中国梦”替换掉了“脸盆、暖瓶……”
习大大首次访俄,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进行演讲,现场座无虚席。 林雪丹 摄
2013年,俄罗斯的初春,乍暖还寒。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报告厅里,济济一堂,座无虚席。有不少没占到位子的同学匆忙跑回教室搬凳子,为的就是能一睹中国新一任主席习近平的风采。
伴着雷鸣般的掌声,习大大走上演讲台,首次在国外的校园里,向外国友人阐释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
……
话语铿锵有力,尽显大国胸襟。这次演讲让“中国梦”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人民的脑海中,以至于当笔者跟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奶奶说起习主席时,她都能脱口而出“记得他的讲话提到‘中国梦’!”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大大演讲现场。见习大大走上讲台,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拿出手机拍照。 林雪丹 摄
习大大对俄罗斯的首访,让“中国梦”在全俄范围内广为流传。从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西部的加里宁格勒,从靠近北极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到黑海之滨索契,笔者走过很多地方,每一个俄罗斯朋友,都会努力用汉语说出“中国梦”三个字。
用俄罗斯的“百度”——“Yandex”搜“中国梦”,搜索结果超过200万条(考虑到俄罗斯的人口数量,这个数字可是相当可观),而且最近一个月的被搜索频率竟然超过了“俄罗斯梦”。
过去俄罗斯民众,一提中国,总是将“脸盆、暖瓶、自行车,成龙、李小龙……”跟中国画上等号。但“中国梦”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一提中国,就是“中国梦”。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梦”,俄罗斯搞中国研究的专家们,自习大大访后马不停蹄地着手解析“中国梦”,将十八大以来大大的所有讲话内容认真研习了一番。笔者前去拜访时,每个人都在赞叹“中国梦”的博大精深。想到这些,不由得让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很是兴奋呢。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