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云南
人民网>>时政>>正文

王建昆:雪岭冰峰一牦牛

2015年01月04日13:3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在冰封雪裹的滇西北普朗铜矿勘查区,只要提起王建昆,没有一个人不翘大拇指,称赞他浑身热力四射和传递的都是正能量。有人说他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工作,任劳任怨,付出的多,索取的少,分明是一头“老黄牛”;有的说他更像雪岭冰峰的藏家牦牛,最能吃苦,最能耐寒,踏踏实实,含辛负重,把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滇西大地那一座座大中型矿床。

33年重复做一样工作,他感到光荣和自豪

在一般人眼里,地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大矿。所以,那些跑路浅、查矿点、追索矿层,直至交出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图件和资料的地质队员,最受人们敬重。其实,许多人不明白,找矿手段五花八门,内部分工很细,每一项分工手段、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在探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从1981年7月由校门踏进找矿之路的第一天起,王建昆在钻探编录岗位上工作了整整33个年头,至今没有离开过。说起来,这个岗位在地质队是再平凡不过了:按设计要求确定施工孔位,钻机开工后监测孔内情况,提钻下钻逐段逐段观察,详细记录和描述岩芯矿芯,最后编制钻孔施工报告,提供综合研究使用。然而,它又是探寻地层深部情况、查明矿体厚度、具体产出层位以至计算矿产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王建昆参与的第一个勘查项目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笔架山锑矿。从普查到详查,从寒冬到酷暑,王建昆和同事们一道头顶星星出,夜披暮霭归。回到驻地,还得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当天搜集的标本和资料。他回忆,无论山上山下,接触的都是那些坑、槽、井、孔,摸石头,刨泥土,走山路,踩泥坑,苦不说,难受的是天天重复同一套活计,时间久了,让人感到十分单调乏味。

一起工作的老师傅自然了解年轻人的心思。一天黄昏,在返回驻地途中,一位姓杨的老师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带他爬上矿区最高处,语重心长地说:长在地下的矿,当然要靠物化探、地表地质确定是否有前景,但计算储量这一关,离了工程施工圈定边界,提供相关数据资料那可不行。你说这么多工种,谁能离开谁?又能分出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杨师傅接着说:“地质找矿翻山越岭,既是艰苦的体力劳动,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探索性。物化探也好,跑面查点、蹲在机场编录也罢,都蕴含深奥的科技含量,同样光荣。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要学好、学深、学精一门技术,那会一辈子受益的”。

一席话,让他心灵震憾,至今不忘。他很快安下心来,克服了隐藏内心深处的浮躁情绪,在这个矿区一干就是8年,接着转移兰坪铅锌矿外围“三山”地区开展铜、铅锌、银矿普查,从头学起,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一干又是4年,成功完成了从学生到地质队员的转变,成长为合格的技术骨干。如今,这两个矿区均已投入开发利用,为白、彝、普米、傈僳等山区民族同胞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财源,有的成为深入勘查的重点找矿靶区。

踏冰卧雪,艰辛备尝,用行动诠释人生价值

进入新世纪,滇西北找矿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王建昆跟随地质调查队伍来到冰封雪裹的中甸地区,主攻目标就是现已证实为世界级的羊拉、普朗等铜矿床。20个年头过去,从34岁干到54岁,那可是男人最强盛的黄金时光啊!

羊拉铜矿是原地矿部实施“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特别找矿计划”找到的,随后又发现了成矿条件更好、面积更大的普朗斑岩型铜矿。为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状况,云南省调集精干地质调查队伍和施工力量,在中甸地区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勘探会战。

众所周知,处于“三江”中段的横断山脉,群峰林立,沟壑纵横,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交通闭塞,气候恶劣。有人形容,在这样的地区别说工作,就是能呆上十天半月也堪称好汉了。

绝非危言耸听。从有公路的地方进入羊拉矿区,王建昆他们沿着笔立陡峭的金沙江河岸,徒步穿行了整整4天。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啃干馒头,夜晚就找藏民放牧留下的牛棚睡个圄囫觉,天不亮又上路往前赶。

前期的普朗地区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矿区分布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雪山上,有的山顶终年白雪皑皑,通往矿区只得从冰侵雪蚀的山坡上刨出只能一个人通过的羊肠小道,稍不留心就陷进冰窖雪窝不能自拔。

第一天进普朗,王建昆就几乎一夜没睡着。严重缺氧,躺下半天也喘不过气来,临时搭建的木板工棚四面通风,厚厚的鸭绒被依然没有半点暖意。天露鱼肚白,他就走出工棚,沿弯曲的格咱河走了一趟。风光倒是很美,山顶雪线以下,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随风摇曳,含苞待放;从雪山流下的溪水叮咚作响,清澈见底,喝一口直沁肺腑。前方草坪上,一群牦牛时而啃草,时而饮水,抓紧为即将负重上路积蓄体能。

王建昆不由大发感慨:看看这杜鹃,比比这牦牛,我们也该傲雪挺立,绽放美丽!

从此,他就用牦牛吃苦耐劳、含辛负重的品格激励自己,再高的山他带头爬,再险的路他最先上,绝不在地质队员应该到的地方留下空白点。

羊拉、普朗两个矿区,一共施工了198个钻孔。从钻孔设计、孔内监控、岩矿芯编录、布样取样,直到相关资料整理、储量计算,王建昆几乎全部经手过,从未丢矿漏矿,钻孔合格率达90%以上,见矿率达85%。每年出队,他总要比别人早一两个月,提前布好钻孔,让施工队伍一上山就能开钻。而到收队时,他又总是最后一个下山,做好终孔验收和相关收尾工作。

同伴说,什么叫无私无畏?看看王工;找矿突破我们每个人怎样演好自己的角色?学学王工;他用实实在在在的行动和成果,生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崇高。

这一年,普朗矿区计划施工32个钻孔。王建昆在大雪纷飞的3月初就赶到矿区,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工棚里,自个儿烧水煮饭,料理简单生活。施工地点设计在南矿段和北矿段,二者相距不远,但每天穿越于海拔4500米的雪峰冰谷,而一上一下的相对高差则在2000米左右,其艰险可想而知。20个孔位布完,他就累得支气管炎发作,昼夜咳嗽不止。后续队伍上山,强行把他送进迪庆藏族自治州医院,吃药、打针,输液、吸氧。过了13天,病情刚有好转,他就出院回到矿区继续布孔。身体太虚弱,平时1个小时就能到达的地方,这时要3至4个小时才行,常常气喘吁吁,虚汗直流。他咬牙坚持,到布完最后一个钻孔,他又累倒了,再次送到州医院。医生说,如果再耽误两天,这病就会引发肺部感染,还可能转为高原气胸病,后果不堪设想。

同他一起工作的伙伴,无论老少都称赞王工做事特别较真,宁可多吃苦,多受累,也要确保资料的完整和可靠。矿区外围的ZK03—4号钻孔,由于布孔时稍有疏忽,结果定在一处无法平机场的尖石堆上。王建昆坚持要到现场去察看,想办法加以弥补。此时山上的积雪还有四五十公分厚,雪堆下滚石密布,人踩上去搞不了就会掉进深谷。王建昆拄一根长棍探路,深一脚浅一步地登上山顶,观察到另一处20米见方的缓坡可以平机场、安钻机,又正好同先前布下的孔位处于同一构造。于是又穿过几道刀削斧劈般的陡岩,好不容易找到那块缓坡,敲岩石,测方位,布下了新的孔位。后经人背肩扛运上生产生活物资,开动钻机,打到了300多米的厚大矿体,为扩大勘查范围和确定矿体边界提供了科学依据。

11月,普朗矿区到了下雪结冰时节,一个孔口标高达4650米的钻孔急等他作终孔编录后才能撤退。不巧,王建昆这几天严重痛风病发作,膝盖骨钻心般疼痛。想到山上的兄弟们还等着最后编录才能下山,他咬紧牙关,冒着飘洒的雪花,一瘸一拐地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机场。正焦急等待的钻工们顿时欢呼雀跃,感动得抱起他直打“吊锤”(当地藏民习俗,将喜欢的人抛起、落下,反复多次)。

昔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却步的雪域高原,在王建昆等成百上千地质队员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下,如今已变成世人瞩目的铜资源富集区,蜚声中外。截至目前,提交储量130多万吨的羊拉铜矿,已投入工业化开采,金光闪亮的铜锭、铜材,源源送往祖国各地,扩大远景的勘查仍在继续。普朗铜矿主矿区探明铜资源量530万吨,远景可达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床,今年7月已投入规模化开发利用,成为国内罕见的铜矿资源基地。

下一页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