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一个少年怀揣美丽的憧憬走进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的大门,他毕业于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至今,八年过去了,他一直奋战在充满了神秘与挑战、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充满了荒凉与艰辛的青藏高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高原上粗砺的罡风,吹逝了他脸上曾经的稚嫩;高原上似有似无的蜿蜒小路,锤炼出了他性格中的执着与坚毅。冰川上留下了他寻觅的背影,山峰上布满了他求索的脚印……而今,高原的风霜已在他青春的脸上刻上了一丝丝细细的皱纹,每一条皱纹里都跳荡着岁月或苦涩或甜蜜的记忆。他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负责,他就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年轻的项目负责白旭东同志。
一缕朝霞映雪峰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不辞辛劳无怨无悔一直奋战在野外一线,足迹遍布于昆仑山、祁连山等高海拔地区,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有的获奖、有的获“优秀”。其中由他担任项目负责的青藏专项“青海省木里地区1:5万六幅区调” 项目在地质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砂岩型铜、银矿化点3处,热液型金矿化点1处,岩浆岩型铜镍矿化线索2处,火山岩型铜矿化点1处,热液型铜矿化点2处,构造蚀变岩型铜矿化点1处,热液型钨矿化线索1处,沉积变质性铁矿化线索1处,提高了测区的找矿研究程度,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项目办的高度评价,最终以高分评为“优秀”级。目前他正在主持进行的青藏专项“青海省格尔木市开木棋陡里格地区五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总体设计”及“2014年工作方案”均被中国地调局西北项目办评为“优秀”级。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短短的两年工作,现已发现多处矿化点、矿化线索,其中“青海省格尔木市拉陵灶火南金矿”“青海省格尔木市黑尖山铜多金属矿”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目前已进入立项阶段。
带项目是辛苦的,带一个矿调项目尤其辛苦,身心的疲惫没有压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忙碌中他从没忘记地学理论的学习与升华,几年来在《地质通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西北地质》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青海木里地区三叠-侏罗纪烃源岩初探》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重视与好评。
一缕朝霞辉映在昆仑的雪峰,清凉中透出热情。
一段青春挥洒在荒原的怀抱,轻松中满是沉重。
踽踽独行的背影
如果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如果理想在地平线,就只管风雨兼程。
生活的道路上有多种选择。有人选择了大城市的安逸与舒适,有人选择了大山的艰险与崎岖;有人选择了理想,有人选择了现实。而他怀着对大山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亲人的埋怨,离开了年迈的父母,独自一人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与寂寞为伴、与孤独为伍,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丝牵挂。
毕业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心仪的地质找矿事业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一生。“苔花小如米,也学牡丹开”。当他第一次扑进昆仑的怀抱,看见雄浑的昆仑山峰直插云霄,天是那样的蔚蓝,蔚蓝得使人心颤;地是那样的辽阔与苍茫,苍茫得使人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天上飞翔着一只雄鹰,他的心里默默的想着,雄鹰也有理想吗?要不然,它为什么把孤独的影子挥洒在无垠的天空中。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在山野的苍茫中只是小小的一点,但就是这小小的一点在心中升腾起一股无名的激情!
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尤其是昆仑山的现实更加的残酷。五千多米的海拔,稀薄的空气,整个昆仑空旷如一个黑洞,高速的漩涡想要把人的热情抽空一样。高寒缺氧,使人胸闷气短,头疼欲裂,身疲力乏,这是昆仑山给他的下马威吗?突然之间,他的理想与憧憬好像被昆仑尖利的雪峰撕裂了,心中有了些许的恐惧与不安。坐在昆仑的山腰,头顶蓝天,脚踩冰川,他陷入了沉思,是退缩还是征服,心中充满了矛盾。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喊,退缩的是懦夫,只有不畏艰险,把困难踩在脚下,把理想举过头顶的人,才有希望成功。望着眼前的情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定要让青春在万山丛中绽放。
从此,昆仑热烈而粗犷的怀抱中,又多了一帧踽踽独行的背影。
一帧背影在崎岖中求索,执着而坚定。
一种追求在山野中延伸,惊喜而淡定。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