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棵胡杨树
沙漠中有一种令人敬仰的胡杨树,它战霜寒斗干渴,千年不枯,枯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这是坚韧与力量的象征,与沙漠为伍,它永不言悔。
近几年,随着地质行业的蓬勃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众多的挑战。他以身作则,主动承担起项目中大量的工作,经常连续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空闲时间,甚至连过年都无法休息。这些年,他仅回过三次老家,就算回去也只是短暂停留,新年刚过假期还未完,他就提前回单位加班。别人常常问:“小白,今年怎么又没回家?”,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回去也没什么事。”可只有他心里才知道,并不是不想回家,不想见爸妈,家在东北的他知道回趟家仅坐火车来回就需要六天,他根本放不下手里的工作。他常常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了分队其他年轻的同事。当别人在家庭、爱情中忙碌时,他却在枯燥的野外大山中坚持,把地质找矿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为了把从学校学到的地质科学理论与野外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寒冷的帐篷里他经常看书到深夜……
一棵胡杨在沙漠摇曳,展露青春的风采。
一棵胡杨在心灵长青,为了当初的抉择。
点点滴滴总是情
一点一滴,汇成了时间的河流;
一滴一点,连成了生命的轨迹。
2010年3月,白旭东开始接手“青海木里地区六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面对着2460平方公里的地质填图面积,面对分队人手少、任务大、时间紧、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他未雨绸缪深思熟虑,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计划。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白天探索在最远最艰苦的主干地质路线上,一边忙着观察地质现象,做好记录;一边还不停地向更年轻的同志讲解地质现象,提高他们的野外实践水平,使他们尽快成长;晚上,他还要精心汇总当天各专业组的填图资料,检查野外记录,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并逐一仔细交代队员们在填图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由于祁连山地区山大沟深切割强烈,河流分布十分广泛。地质调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过河的情况,他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最先下水,探试水的深度,待摸清情况后才会让其他同志通过。有一次汽车陷在结冰的河水里,寒风刺骨,水凉透心。他二话没说拿起镐头跳下车,开始刨冰、挖泥、推车,一会儿跳到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垫石块,一会儿跑到岸上铲还在上冻的地皮。经过艰苦的努力,车子终于挖出来了。回到岸上之后,他一脸欢笑,与大家一起庆贺,山野中回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才发现,他的裤管早已冻粘在了自己的小腿上了……
2013年6月,上一个项目尚未结束,新一批矿调项目又已下达,白旭东同志原本可以留在室内编写报告,却主动要求承担最艰苦的“青海省格尔木市开木棋陡里格地区1:5万五幅区调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这个项目位于可可西里北部、昆仑山主脊,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中。白旭东同志带领着20人驻扎在海拔4800m处,每天跋涉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挑战着生命在禁区的极限。很多人出现头疼、恶心、浮肿等高原反应。他也不例外,可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深感重任在肩,他鼓励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天爬最高的山,跑最长最复杂的路线。他的包里每天都会带着很多常用药,每次生病,都带病坚持工作,别人让他休息,他还半开玩笑半调侃地说:“没事,小病,吃药吃成驴的剂量就行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