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周鑫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2011年,周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采访时说,“苦一点、累一点这些都不是困难,最大的压力,就是当地老百姓迫切的渴望水的眼神。”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这就是坚守扶贫找水一线,为“圆新田人喝水梦”的周鑫的逐梦人情怀。
什么是美?是年纪,31岁的他,正值意气风发之时;是外表,身高一米七八的他,有着一身骄傲的地质古铜皮肤;是经历,8年地质生涯的他,扎根一线,忘我工作,技术能力步步提升;是成绩,参与的项目连连获奖,新田找水解决近12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部分农田灌溉。正是这些美,绘成了周鑫这位年轻地质人的最美形象。
主动请缨一线锻炼,磨刀不误砍柴工
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后,周鑫通过公开招聘入职湖南省地勘局四〇二队水文地质勘查院,成为该队实行公开招聘后的第一批新进大学生。由此开启他的地质生涯,主攻方向是岩溶找水。他深知“要找水,必须先懂水”。为尽快进入角色,实现学生到地质队员的转化,他没有急躁,而是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先后参与了湘南零陵盆地、涟水流域岩溶水资源调查评价两大项目。他说,“基础太重要了,比如说,以前在学校实验室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石头,把它放到自然环境里面,就不认识了。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加上师傅们的悉心指导,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地质人,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工作,钻研我们的技术。”经过两年扎实的磨炼,他脱去了书生意气,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对接。参与的项目获得省级奖项,是他扎实“磨刀”的最好注解,也为他在新田岩溶找水上取得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鑫(中)向新田县委副书记邱烈飞(左)汇报草坪村找水建井情况
扎根新田扶贫找水,六年沉淀放光芒
新田,属典型的岩溶石山地区,工程性缺水严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土资源部对口援助县。200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把“水”作为新田县定点扶贫的突破口,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在开发利用上很多队伍都无功而返。在这样的压力下,2009年,周鑫踏上了新田的找水之路。初到新田,已在野外跑过两年的周鑫还是被这里大面积的干旱田地和喝着脏水的农民生活给震惊了,震惊之后,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说:“我一定要找到水,这是我到这里的价值所在。”为了取得最详细的实地资料,他带着团队满山满野地跑,早出晚归、中午自带干粮是固定模式,一天走10多公里山路也是常有的事。6年下来,他和团队走访了近200多个村,足迹几乎覆盖了整个新田县。2010年5月16日,新田找水项目迎来了第一个突破,被称之为“千年干旱死角”的陶岭乡周家村抽出了可采水量为120立方米每天的清泉。村民们激动地手捧清泉、奔走相告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印在周鑫的脑海中,让他忘记了团队们为了施工方便,也常喝池塘里浑浊的水的经历。攻破陶岭乡周家村的“水魔”,给周鑫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喝到水,他与团队工作更加细致,论证更加激烈,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山乡梅家村再出成果,钻井最大涌水量达到2100立方米每天,成为当前水量最大的井,可解决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扎根新田6年,钻井51眼,33眼出水成井,重点解决了新田县近1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和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百姓们欢欣鼓舞,他成为了值得信赖的找水专业户,湖南省地勘局402队也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找水队”。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