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湖北

王时忠:五十春秋一生甘为地质郎 七十高龄斑白两鬓不言悔【3】

2014年12月23日13:3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六、不为名利,高薪聘请不动心立志献身铀矿地质事业

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单位市场项目与日剧增,很多开发矿山的老板与单位有合作。对湖北各地区的地质情况及矿产资源分布了如指掌的王时忠自然成为这些老板眼中的香饽饽,经常邀请他去矿山指导工作,其中不乏高薪聘请他当矿山技术指导。

2003年,已经退休多年的王时忠返聘在单位工作,当时工资每月才几百元,一次偶然机会为一位矿山老板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事后该老板联系上他,想聘请他去公司当技术指导,年薪8万,被他婉言拒绝,他说要是仅仅是为了生活条件更好,早就去当县长了,说不定都成了厅级干部了。

如今依然有不少矿老板想聘请他,年薪20万、30万,均被婉言拒绝。他说我坚持在核工业地质局,为的是实现湖北铀矿地质的突破,为的是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七、一专多能,练就物探、地质、水文多面能手

作为一名放射性物探专业毕业生,由于处于文革这个特殊时期,大学期间仅仅学习基础课程和少量的专业课程,这对于从事地质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没有学到的知识,课外补回来,从读书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通过自己的勤奋,仅仅在工作几年的时间里,就从身边满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物探负责。

但这也满足不了“野心勃勃”的王时忠。工作之余,又自费订阅了不少当时有关铀矿地质的各种期刊。边做物探,边学地质,有问题就缠着身边的地质工程师,直到完全弄明白、理解透。多少个夜里,一个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到深夜。磨刀不误砍柴工,仅仅一年时间,从物探负责成为技术负责,负责小队的物探、地质技术工作。

核工业“军转民”后,王时忠被任命为工程勘察院党支部书记。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以水、工、环地质为基础的领域,他二话不说。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实践,厚厚的水文地质手册、工程地质手册及相关的规范,迅速成为了水文、工程方面的专家。他带领这支队伍在湖北境内东奔西走,为缺水地区找水。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同时利用物探知识的优势,为干旱地区农民送去甘霖。据回忆,在工勘院工作期间,北到襄阳地区,南至黄石地区,共计施工水文钻孔91口,基本做到孔孔见水,被多地老乡亲切的称之为“水书记”。

虽然已70高龄,但是每每工作之余,办公室里都可以看到他翻阅各个矿区资料的身影,时而思考、时而笔记。学无止境,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是这种学习精神,才能使他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技术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才能成为多面能手。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