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办起的国学堂有模有样
精神渴望“一个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三民坡黄氏宗祠的国学堂内,村里的孩子们正身着汉服朗朗背诵。这样的场景,在小山村中可不多见。
不甘于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三民坡的村民们打算“不走寻常路”,而这股劲头源自他们的一个“文艺梦”。三民坡的古宅众多、皆有上百年历史,随着村民的搬迁逐渐空置了出来。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祖宗留下的老宅,2011年,当地村民向本报发出求助,希望能有学艺术、会设计的热心人士帮助规划村子资源,还邀请了知名艺术家在黄氏宗祠墙外书下“三民文化艺术村”几个雄浑大字,本报2011年12月10日6版曾作相关报道。
经过一番整顿建设,村中的黄氏宗祠正式开办了国学课,村里的孩子得以学习骑射、躬耕、茶艺等各种传统人文教育。村民们希望,能通过复原传统人文教育,重塑一个民风淳朴的崭新农村面貌。
这里还成立“三民书院”,艺术家们常常来到黄石宗祠举办书画摄影展,并把作品长期展示在此,供村民免费观赏。一些书画家还在村里开了间优童画室,长期教授村里的孩子画画写生,在大榕树下,在田野边上,描绘乡村美景。
如今,频繁到访的艺术家们已经令村民习以为常。当初那个小小的梦想,似乎正在一点一点走向现实。“我们就是想把这数十间老屋贡献出来,保持它们的原始风貌,以后给需要这些房子的艺术家一个随意发挥的空间,建立一个真正的艺术农庄。”
(来源:广西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