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跳高一样,越往上跳,每高一厘米就越难
提出过希望保存这些公章的单位不止国家博物馆一家。张铁军记得,滨海新区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来审批局进行档案管理培训时,也曾专门提出,这些公章应该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标志物进行存档。
“无论最终被哪个单位收藏,这些废弃的公章终究会有一天归入历史。就像安徽凤阳小岗村那些村民的血手印一样,人们看到它们就会想起中国曾经进行过的这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张铁军说。
封存109枚公章,只不过几十秒时间,而把109枚公章运往国家博物馆,也不过两个多小时时间,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艰难与复杂,却远非这么几十秒和两个多小时可以形容。
从2001年10月成立行政审批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算起,至今已经走过13年时间。
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在过去已经取消下放2000多项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说是一开始就进入了深水区。”曾经调研过多个省市和部委改革状况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以此形容本届政府行政审批所面临的艰难困境,“就像是跳高一样,越往上跳,每高一厘米就越难。当然,一旦突破,意义也就更大。”
“说实话,这次改革确实不容易。改了多少年,到现在这个份上,挤掉那么多水分以后,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你可想而知这个难度。”国务院审改办的一位负责人几次用了“硬骨头”这个词。
“但这一次,总理的改革决心真的很大。”这位负责人说,以往的改革中,牵头部门主要起协调作用,往往要有一致意见才能再往上报,“到第六批、第七批了,怎么协调也不一致怎么办?现在是非常规协调机制,国务院领导拍板,不同意也要往上报。”
在今年3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到一周前刚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了“时不我待”这个词。他明确表态,今年要“再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我跟你们‘交个底’,这个任务难度很大,但必须完成!”李克强态度坚定,“我们必须要充分依靠市场力量、激发社会创造的潜力。”一位在场的国办工作人员记得,讲到这里时李克强加重了语气说,“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
“搞这种‘放权’改革不容易,除了决心以外,总理抓这个工作其实是很有章法的。”前述国务院审改办那位负责人回忆,去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专门要求国务院所有处级干部都要参加。“在我的印象里,国务院总理给处长们就一项工作作动员是罕见的,我觉得这个安排很细心,其实就是给所有参与改革的人一个思想动员,把改革氛围和基础给夯实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