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今天是记者节。记者编辑是什么样的人——是在自己的节日里依然忙碌的一群人 

APEC餐桌上的记者会

本报记者  王昊男

2014年11月08日04: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2014年APEC会议在京举行,奔波于不同会场间的记者无疑是最忙的人之一。但不论再忙,有一个地方大家都无法拒绝,那就是新闻中心的媒体就餐区。在这里,除了就餐补充能量,餐桌上的记者会也是一大特色。

  宝贝相机也不能饿着

  “累死了,这顿得多吃点,下顿还不知什么时候哪。”老曹是一名摄影记者,三十出头的年龄其实不大,但干记者已快10年,在北京行内已小有名气。扛着十几公斤的装备跑了一上午的他,早已饥肠辘辘。

  转眼间,餐食已端到桌上,老曹却迟迟不肯坐下,望着他脚下的黑色摄影包,若有所思。包的边缘已经磨得发白,里面装着跟他东奔西跑的长枪短炮。虽然有点沉,但那是他的宝。

  “我有吃的了,它们还都饿着哪。” 老曹口中的“它们”,就是他手中的宝贝相机,拍摄了一上午,两块电池已然电量告急。咽了口唾沫,老曹放下还未吃的午餐,决定先去给他的宝贝充电。也许是有了新的采访任务,老曹此去迟迟没有回来。

  餐桌上既有交流也有发布

  新闻中心媒体就餐区可容纳近千人同时就餐,在同一张圆桌上就餐的记者很多彼此并不熟悉。“老师,换个名片吧”成了在这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此次领导人会议周,共吸引了4060名海内外记者报名采访,其中外国记者1859名,来自61个国家、504家媒体。报社、网站、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在这里聚合。

  “开会时都各跑各的,见面也来不及打招呼,只有吃饭时才能聊上几句。”小李说,“大家在餐桌上交流的很多问题都是经验,不懂的我也会问上两句,就像记者会一样。”

  媒体就餐区的午餐时间到下午两点,还差一刻钟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位行色匆匆的女记者赶了过来。“你那有什么新消息?”尽管素不相识,同桌就餐的记者还是与她攀谈了起来。

  餐桌既是经验交流会,更是新闻发布会。“好不容易在资料台等到了一位采访对象,刚采访完。”女记者匆匆吃了几口饭,开始对着随身带的小镜子,整理自己的妆容,准备着下一场的采访。

  此次APEC,很多会议采访需要提前申请,但报名的记者人数众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入会场。通过申请的自然兴高采烈,但进不去的记者也有自己的高招,在与会者常驻足处“守株待兔”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国家会议中心,皮影戏、剪纸、木版水印技艺、抖空竹等老北京的非遗技艺绝活儿展示处,新闻中心内部放置多语言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概况》《北京地图》等图书的资料台,都是各路记者蹲守的好地方。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8日 11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