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剧作家罗怀臻等提出“建议制定《上海市城市街头艺人管理条例》”,其中建议对“街头艺人”进行内涵的界定,并进行身份登记,进行申报、审批,对于他们演出的内容、类别、活动地点、活动时间都要认定,并颁发演出许可证等。由于街头艺人的问题涉及演艺行为界定、税收管理以及市容、交通、环保等诸多方面,从提案到试点,在上海,街头艺人的合法身份历时6年。
街头艺人管得好,会成为一道城市风景,在纽约、台北、悉尼等国际化大都市都有街头艺人。在很多国家,对于街头艺人的相关管理也并非完全放开。在美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也会通过考试给有真材实料的艺人发放街头卖艺牌照,在指定时间段内,在指定区域展示各自才艺。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这里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更是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布拉格市政府去年下令禁止街头艺人在17个市中心地区表演,其中包括最著名的老城广场。禁令的起因就是有些表演的噪音大,影响了当地市民的正常生活。
而上海这次关于街头艺人的管理,也是“花了时间、下了功夫”。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说,他们用了一年时间寻访了100多位街头艺人,最终筛选出8位有资质的艺人,并委托上戏等专业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加以辅导。并且在考核合格后发给资质证书,作为试点期间演出的证明性文件。希望能通过这次“持证上岗”的试点,推广普及上海的街头艺术,同时,也让这一艺术形式更加规范化。
韦芝: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实际上很早就有一些艺人在街头表演,但是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他们有的就不是太规范,甚至有的不属于表演范畴内,因此我们希望在街头出现一批职业的,能够体现文明表演行为的街头艺人。
上海的试点在出时间结束后,首批街头艺人是否继续获得表演许可?对于街头艺人的管理如何推进呢?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街头艺人规范化问题,上海已经在做前期的试点和立法准备,目的在于探索准入门槛,直观感受和评估街头艺人的现场效果,以及百姓对此事物的反应。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尝试,辨析出对街头艺人界定和管理与现存的城市管理法规有无冲突。上海关于街头艺人的管理能否继续推行?放眼全国,能否借鉴?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