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特点是练好看家本领的关键所在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还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受教育者的特点,激发受教育者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人性化需求。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注重人的特性与需求,增强人文关怀,尊重干部的个体价值、人格尊严,实施人性化教育,增强教育的人情味,使教育本身切入个体的心性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达到不教而化的更高境界。二是要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改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广种薄收”的局面。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年龄干部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增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可接受性。三是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与动态性。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主体行为,更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修养、实现价值认同从而实现思想转化的过程。面对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要求及社会环境的矛盾,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必然的。
四、科学设置党校教育培训课程是练好看家本领的根本要求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决定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际成效。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也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不断创新。一是课程设置要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进党校,必须把坚持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理论,党校要把学习理论的气氛搞得浓浓的,知识学习不能喧宾夺主、主次颠倒。何毅亭同志也强调,知识和能力教育的课程不是不能设,适当的还是需要的,但不能占大头。党校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突出党性教育,这一点一定要十分明确,一定要坚定不移。二是课程设置要突出问题意识。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突出问题,以及干部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三是课程设置要突出分层分类。每一个干部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等个人因素以及其他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党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分层次、分对象、分阶段,提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