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温州,自发前往殡仪馆送女教师胡小丽最后一程的市民络绎不绝,成为那一天里这座城市最暖人心的一抹亮光。10月1日,瑞安市风荷幼儿园女教师胡小丽为救不慎落水的8岁男孩,毅然跳进江里奋力营救,以生命换来了小男孩的安全(据中国青年报10月11日报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滑坡成了公众诟病的首要目标:招生腐败层出不穷,体罚事件屡见报端,有偿教育的问题屡禁不止,部分教授俨然已成“叫兽”,还有性骚扰、诱奸门……但娇小瘦弱的民办教师胡小丽面对不慎落水的八岁男孩时那纵身一跃,唤醒了我们被浮云遮蔽已久的双眼。黑暗只是这个社会的一角,在我们的身边,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像胡小丽老师这样坚守甚至令职业道德升华的职工群众举不胜举,只是他们的事迹未经宣传,没有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视野而已。以胡老师为例,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以生命为代价的舍己为人,又有多少人曾经发现她日常工作中的美丽?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双眼,创造美的双手。关注职业道德之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
关注职业道德之美,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工是生产要素,但不是生产工具,他们是活生生、有灵魂的生命个体。在关注职工创造社会物质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传递正能量。根据广大职工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各类价值观大讨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风尚。近年来,各级工会系统大力推进的“职工书屋”建设可谓有益的尝试。“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伴贤良品自高”,就拿中国经典著作来说,里面有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可以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就像精神上的空气和水分,如果职工在工作之余,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这些空气和水分的滋润,其道德意识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关注职业道德之美,还要不断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丰碑。面对目前日渐多元化的社会价值,究竟应该弘扬哪一种价值观,我们的职业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从职工中来的“最美”才最具说服力,也最具生命力。笔者注意到,近几年,一些组织机构(如各级工会组织)、一些行业或企业以及一些媒体纷纷发起寻找“最美劳动者”、“最美职工”的活动,力图用美德去唤起美德,用美德去感染美德。一大批优秀劳动者的感人事迹像蒲公英一样在职工中、网络上和全社会四处散播,又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茁壮成长。接连涌现的“最美”人物,吹响了嘹亮的信号:崇高的道德不仅在典籍里,也在广大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里,就发生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工作岗位上。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关注职业道德之美,让“爱业、敬业、精业”的“你我他”走进大众视野,不再成为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让职业道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