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盘点各地捆绑式管理 方便百姓还是为难百姓?【2】

2014年09月28日08:1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盘点各地捆绑式管理:父母献血子女中考可加分

  【无心办“傻”事】无实事求是调查、解决问题之心。今年小李因工作需要办理户口,却被告知要同时提供加盖档案保管单位或原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公章的证明。“学校说从未开过类似证明,我一直在外地上学,老家的计生部门咋证明我是否生育过?”

  【存心“刁难”事】一些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强行绑定项目。殡葬行业的强制消费、证件办理时的强制消费、异地就学时需出示各类证明……这些“土规定”让人多花钱、跑断腿,究其原因,或因利益纠葛、或因体制制约,有心无心“刁难”。

  各类政府机构的“捆绑式管理”案例,不同机构似乎有不同的理由。总结起来,不强制、不知道、不明白成了“万能答复”,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姿态:没人注意时必须“我说了算”,媒体聚焦时推得一干二净。

  ■ 观点

  添堵“捆绑式管理”怎么破?

  “正常的程序履行、材料提供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项被强制捆绑,必须用严格的审查和问责机制予以纠正。”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强说。

  王郅强认为,捆绑项目频出的重要原因在于少数部门之间形成利益合作,通过草率的决策形成规定,给群众办事带来困扰。“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决策前调研和办理过程中的利益隔绝,用为民服务理念替换利益至上、不关我事的官僚作风。”

  “捆绑式”规定中最常出现的“应当、禁止、必须”等词语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含义,即便是“应当”也会让人误读。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李洋认为,政府之手伸得过长,容易混淆自身职能,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建立在强制施加额外义务的基础上。

  李洋表示,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和履行听证程序,对一些不合理的绑定政策,要通过问责和监督进行修正。“可以发动网友,通过网络晒一晒身边的不合理绑定规定和部门,让他们知道‘抬头三尺有监督’。”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舒洁(实习生)、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