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免费师范生欲改初衷
农村期待好老师。但是,校方很快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满怀理想入校的免费师范生思想开始出现波动,学习动力不足。
在2011年柳树刚刚吐绿的时候,获悉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消息的山西省,第一个拉起横幅组团到北师大校园进行公开招聘,却没有换来热情拥抱。
在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夕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更令人尴尬: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他们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而且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2011年9月6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0597名首批免费师范生90%以上在中西部的中小学任教,39%以上到了县、镇以下的中小学任教。有人对这个数字存疑。因为他们知道,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回到中西部基层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数量非常有限。位于中部地区的华中师大对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与省、市重点校签订协议的比例为83.2%,而到中小城镇或乡村的仅占16.8%。北师大、华东师大的实际比例更低。
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农村培养优质师资,青年学子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
对个人,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从入学之日起即开始享受国家的免费待遇,包括免除学费、住宿费并提供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被录取者须和高校、家乡政府签署协议,承诺毕业后在教育行业内工作10年,其中去县级以下初中和小学服务两年。对不能履约者将按规定追缴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违约金,并记入诚信档案。
在校学习期间,若想调换专业,只能限定在师范类的不同专业间调整,不能转到师范以外的其他专业。
这种强制性还表现在免费师范生毕业以后就读研究生的规定上。政策规定,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不允许报考脱产研究生或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任教的刚性原则,导致这个群体的就业范围受限。譬如以往华中师大学生在中南五省乃至全国就业是非常普遍的,因为这条政策的限制,今年学校500多名湖北籍免费师范生全部要回到本省就业,直到现在,尚有1/5的学生工作未落实,校方非常着急。
下到基层的青年教师心有“三忧”
已经走出校门回到家乡、回到基层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在实际生活中也遭遇到种种不尽人意。
首先,一些地方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执行得不够理想。
政策规定确保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但在有些省市(区)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2011年10月记者在广西河池市所辖的巴马、都安两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已经上岗的免费师范生有岗无编,每个月只好怀着委屈的心情到校长那儿打借条支取生活费,这一情况持续了10个月之久。后来在媒体的关注下,自治区教育厅进行干预后才得以解决。还有一名免费师范生遭遇车祸受伤,因为没有正式编制无法纳入医保,家庭经济状况又入不敷出,最后只好含泪弃教去广东打工。
据了解,有些地方将女免费师范生单独安排到偏僻的乡镇学校任教,个人安全没有保障。有的女教师因为解决不了周转房,只好到镇上租房住。还有一些免费师范生反映:“现在想留在县中教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基层学校的老师都拼命想往县城挤,像我们这些手中没权、手里没钱的人,几乎没有可能留在县里。”
其次,基层工资待遇低,生存压力大,独立承担在职研究生一年近万元的学费有很大困难,导致不少人不时产生“逃离”的冲动。
据了解,在县以下基层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生,他们第一年的工资一般在1400元左右,第二年也就是2000多元。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来自中西部农村地区,很多人的家庭条件本来就十分困难,况且现在地市一级的生活费用也并不低,有时,他们还需要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部分钱来资助班上的困难学生或用于班级活动。
一个免费师范生亲口说过她的遗憾:她要为回母校上在职研究生积攒学费,2013年暑期要回北师大上课,因为实在拿不出路费钱,只好去银行办了两张信用卡,以透支的方式购买了来回车票。
这种情况绝不是个案。陕西师大一位在西藏支教的免费师范生告诉记者,眼前拿到的工资,只能在个人无事、家人无灾的情况下才基本够用。
因此有人建议,鉴于免费师范生实际收入状况,他们就读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国家予以免除。
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前景,也让免费师范生心有不安。
“我已被牢牢栓在免费师范生这根绳子上,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感到心里没底,一些已经下到基层的免费师范生一直在犯愁,“基层学校易进难出,我们和现在学校的合同一签就是5年,基本上失去了在区域内学校之间流动的自由,哪怕你对这个学校再不满意,硬着头皮也要坚持下去。”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