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莫让公务员“诚信量化”变成“鸡肋式”创新

2014年08月25日18:09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莫让公务员“诚信量化”变成“鸡肋式”创新

  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鸡肋式”创新,笔者用来指代那些看起来很美、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却比较差,不为解决实际问题,只为创新而创新的“创新”。这类“创新”不仅空耗行政成本,而且降低政府公信力。那么,这次郑州的公务员“诚信量化”是否有此嫌疑呢?

  据郑州晚报8月25日消息,郑州市公务员局出台公务员诚信量化考核标准,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4个方面进行考核。得分由基本项、加分项和扣分项3部分构成。每个方面基本分25分,符合衡量标准即可获得。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尤其是对作为党委政府各项政策落实者的公务员来说,诚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信誉,更关系到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因此对公务员的诚信度进行监督和考核,确有必要。但问题是,按照当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要求,平时或年度都需要对公务员的“德”进行全面测评和考核,诚信作为其中内容已经在考核范围内。而是否有必要将其单列出来,再次进行量化考核,确实值得商榷。这样的考核是否有必要?有无重复考核、浪费行政成本的嫌疑呢?

  再来看考核内容的界定。现实中,不少公务员确有许多缺乏诚信的行为。比如,对工作中的成绩或失误,虚报、谎报或瞒报;急功近利,用假政绩、假数字欺上瞒下;光承诺不兑现,走秀作假玩骗术;为了当官或升迁,造假学历、假履历等等。按公众理解,这些行为都应作为“诚信量化”的减分项,可减分项中却没有这些内容。他们有的是“有不正当婚恋关系经教育无效的;违反规定饲养宠物妨碍社区民众的;有经常性酗酒、醉酒行为的”等等。考核范围包括了干部德行的方方面面,似乎跟“诚信”没多大关系,明显缺乏针对性。由此,我们推断,郑州公务员局是否把对公务员“德”的全面考核换个新名词,新瓶装旧酒,变成了“诚信量化”的创新了呢?

  再来看它的操作性。减分项中有“迷信鬼神占卜算命的;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的;有聚众赌博行为的”等等。很多行为单位或上级难以监督到位,即使存在,被考核人也不会主动申报,群众若举报拿不出证据,被考核人也不会“认栽”。如若出现减分行为,却无法合理认定,制度的约束力就会大打折扣。

  公务员“诚信量化”考核,听起来很美,很超前,很进步,但检验一项创新举措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它的“生命力”。要想不让公务员“诚信量化”变成“鸡肋式”创新,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郑州市公务员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巴桂茹)

(来源:中国文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