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蒙混过关”,那么官员接下来就要谨防宾客的礼金“超标”。对此,多地曾出台“限礼金令”,近10个地区还限定了礼金数额,陕西府谷规定礼金禁超300元;山西吕梁、甘肃陇南规定礼金上限200元;广西河池上限为100元。而四川则“封杀”了礼金,事先上报时须承诺:不收受礼金、礼品。湖南也规定,不准收受任何单位和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及贵重礼品
“地方规定各种额度的限礼金令,实为便于区别是否违规”,苏明直言,“但现实中,很多违规收受情况,并不是通过宴请而取得,而是送礼人获知干部有各种事情后,主动送上门,金额很多,这个一般在干部落马后的案件调查程序才会获知。”
而对于礼金存不存在猫腻、宾客范围超不超规、存不存在铺张浪费的实际情况,婚礼当天,还可能面临来自纪委党风室干部的现场督查。按照多地规定,在婚丧喜庆等事宜举办时,需派专人督查,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制止。
陕西省府谷县纪委还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委办局人员参与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分片包干、落实责任的方式,成立13个监督组。每个监督组确定若干监督员,每个监督员具体负责一个饭店,要求对全县31家大中型餐饮场所办理事宜中、晚督查两次。意在“确保婚丧嫁娶等事宜的一切过程放置在阳光下,使一些见不得人的小把戏无处藏身”。
如此严防死守,必然需要大量纪检工作人员,记者据悉,纪检系统机构改革后,各级纪委一线办案部门比例都大幅度增加,其中包括主要负责执纪八项规定的党风室人员数量也大幅增加。但相对于其他腐败案件,违规婚丧喜庆事宜的调查流程简单、速度快,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就可以完成调查、处理、曝光。
宴请结束后申请人还需在限定时间段内向纪检机关事后报备。上述程序均合规定,喜主没有因此被处分、被免职、礼金没因超规被没收,一场喜事才算皆大欢喜。
4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借婚丧敛财情况相对少
在实践中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收入整体较高,敛财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更加隐蔽,靠婚丧喜庆借机敛财的情况并非主要因素。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披着风俗人情外衣借机收取礼金的问题相对较多。
官方为堵住违规办婚丧喜庆的漏洞,可谓绞尽脑汁。但不听劝阻“顶风作案”大操大办、超范围宴请借机敛财、分批宴请规避督查的官员仍大有人在。比如,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运管所副所长段新安违规要求非亲属参加其子婚宴,被调查时还试图销毁证据终被撤职的案例,就发生在今年5月。
不仅如此,从全国范围内看,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共查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51600件,其中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共查处2759件;在受到党纪处分的18365人中,因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受到党纪处分的就有1839人,占比超过10%。其“案发率”和受处分人数都仅次于违反工作纪律、违规使用公车类别,长期稳居于第三位。
与之相对,在三令五申的政令之下,违规使用公车情况却有了明显改善,从去年10月的31.73%下降到今年7月的10.65%。同时,公款吃喝、收送节礼等情况也已处于“低位”。
对于较高的案发率,苏明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相对于其他违纪违规行为,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于“昭告天下”,不具有隐蔽性,因此更易被举报也易于取证调查。
多数违规案例的处理结果是要求退还礼金,那么,伺机敛财是否是官员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官员违规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的数量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西南各省(云南、四川、贵州)、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属多发区,而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则很少。同时,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案件数量相比西部一些省份明显较低。
“我也曾参加过不少官场朋友的婚宴,看到的问题更多是铺张和浪费,想赚一大笔并不现实。”陆群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官员借机敛财的问题也并没有传言和想象中的严重。但官员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资源较多,使得酒宴规模难以控制,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苏明也认为,在实践中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收入整体较高,敛财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更加隐蔽,靠婚丧喜庆借机敛财的情况并非主要因素。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披着风俗人情外衣借机收取礼金的问题相对较多。“目前,这方面事情主要发生在县乡以下机构,特别是基层干部。”
与苏明的体会一致,案发率最高的行政层级的确为处于政府神经末梢的乡科级。据中纪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的67679人中,乡科级干部为64422人,占比超过95%。
为何乡科级干部案发较高,固然与乡科级干部在干部群体中占比较大有关,也有一种普遍看法是,对“上头”肃清政风的决心领会不到位,心存侥幸,认为以家人婚丧嫁娶为掩护、以“人情往来”为说辞会无人追究;或者主观认为,“天高皇帝远”,即便顶风作案“上头”也不会知道。
此外,还有专家也指出,违规成本较低也可能是“顶风作案”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对于案例的梳理中发现,从对违规官员的处理结果来看,多以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为主,仅对极少数因情节严重的官员撤职处理,有的违规干部还因积极退还礼金认错态度诚恳,被谈话教育做了书面检查而被免予党纪处分。
5析因
民风惯例对官员违规有影响
民俗是干部行为的基础,但要保证干部杜绝违规行为需要有制度保障。
即使舆论认为对违规官员的处罚力度偏低,但当下的整治力度也影响其政治前途,如此只为子女办一场婚宴,到底为哪般?
“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这更多与整体社会风气有关,领导干部只是因为社会交往圈子更广,很多时候抹不开面子,不得不办。”苏明称。但他也直言,送礼者所看中的并非“风俗”和“人情”,而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希望“投之以桃”,改日能被“报之以李”。因此,中央要对此类事件杜渐防微,旨在从源头上防腐。
对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官员大操大办屡禁不止,有传统文化在发生作用的因素。他表示,在中国,办婚宴、寿宴等各种喜庆事宜是一个习俗,国人视为大事,所以当官员有了权力和经济实力后,都想通过大办来显示自己的体面,光宗耀祖,这是中国文化沉积的结果。同时官场上人情往来也是一个惯例。
按照专家的看法,民风惯例对于官员违规有一定影响。京华时报记者在广东佛山的见闻,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说法。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