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津区柏林镇复兴村,群众排队乘车。通讯员 谢洪均摄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周雨 实习生杨哲)7月28日是江津区柏林镇的赶场日,柏林村二组82岁高龄的李永珍与儿媳妇苏琼一早出门,在本村公路边伸手拦下一辆客车,5分钟就抵达柏林场镇,迅速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
“要不是客车通到家门口,我根本不敢带公婆来赶场!”苏琼说,2012年,自己与李永珍搭乘一辆摩托车赶场,在回家的路上,摩托车因路湿打滑摔倒,苏琼与李永珍双双受伤,一背篓的货物也摔烂了。此后,家人再不敢让老人搭摩托车,老人也两年多没赶过场了。
“在农村,由于不通客车,村民出行搭乘非法营运摩托车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客运企业因运营成本过高,都不愿干这亏本的买卖。”江津区交委综合运输科科长钟少奇说。
据介绍,为发展农村客运,江津区近年来曾整合多项政策,对农村客运企业给予运营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措施,但由于客源不稳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农村客运企业及经营者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以柏林镇为例,该镇168平方公里只有3万多人,镇里和区交委多次找客运企业协调,希望开通客车,但没有企业愿意“接招”。
一方面是山区群众出行难,一方面是客运企业高成本,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今年6月,江津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农村客运的经营方式作出重大变革:一是将客运车辆由过去的18座改为9座,降低购车及运营成本;二是将过去定线路、定班车的做法改为片区营运,解决客源不足问题。其中,柏林镇与四面山镇被作为试点片区,在该片区内,农村客运车辆除保证规定线路的班车外,其它时间可根据客源情况,在片区范围内自主营运。
这一变革引起了客运企业的兴趣。最终,江津康翔运输公司获得这一片区的营运权,并于7月上旬先期投放16辆9座客车投入运营。
“效果很不错。”负责柏林东胜至张家湾线路班车的司机王少光说,过去跑农村客运,一天只能跑2至4个班车,大部分时间都闲着。现在,除了跑固定线路班车,其它时间由自己作主,哪里赶场、哪里客源多,就往哪里跑,还可为村民提供包车服务。客车的利用率高了,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
客运企业积极性的提高,带来的是农民出行更方便。苏琼说,现在一到赶场天,每隔一二十分钟,就有一辆客车从村头过,赶车非常方便。“这不,客车才开通半个多月,我就带公婆赶了两次场。”
江津区交委主任杨勇说:“我们已把全区划为12个片区,即将全面推行农村客运片区营运模式,力争在2017年前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车的目标。”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