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孙玉明接受中国西藏网采访
西藏的农牧业虽然不是最大产业,但覆盖面广,涉及人口众多,事关广大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西藏可耕种面积只有0.04%,传统农牧业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中的青稞是藏民族赖以生存的主粮,藏民族对青稞有着特殊的情感,科技的运用必须以尊重民族习惯为先,保证青稞安全不仅是粮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孙玉明说:“现在需要做的是,在保证青稞满足口粮供应的同时,要增加其附加值,以促进农民增收。运用科技就可以保证优质的良种和科学的种植方法,用科技驱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组合,保证高产和优产。”有了科学的方法,关键还有怎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问题。孙玉明用“藏青2000” 青稞新品种举例,推广种植的农民会得到一些补贴,但要让农牧吃上定心丸,需要给他们以足够的担保,因为气候条件等一些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减产、影响收益。
上一页 | 下一页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