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开放日活动有助消除隔膜
健全和完善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实际需要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今年3月在做访谈时表示,纪委工作要公开透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评价新改版的中纪委网站的最大亮点是把原来体制内的“内部监督”,转变为让“公众参与”。他认为,“这相当于增加了一把反腐利刃”,使得纪检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纪检工作的特殊性,在老百姓眼里的纪委是一个相对‘神秘’的部门。而纪委监察部门举办开放日活动,则有助于加强外界对其了解,利于消除和老百姓之间的隔膜。
杨小军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论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开放日活动渐成常态,还是重视建设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新联系渠道的运用,体现了各级纪委监察部门尝试并运用新的交流、表达渠道加强和公众的沟通,纪委工作愈发公开透明。杨小军说:“这既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优良作风建设的体现。是公权迈向阳光化、公开化的表现。”
然而,据《中国青年报》统计,截至今年4月,有部分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官微表现“冷淡”,发布消息数很少,有的仅为个位数。并且大多数纪委微博都不具有接受网民举报的功能。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不设置举报功能,与反腐工作的特殊性有关。“对反腐工作来说,这个途径有利有弊。并不是所有的案件、线索,都适合公开。其中涉及隐私、保密性质的信息,还是应该谨慎对待。”而杨小军就部分官微表现“冷淡”指出,既然已有很好的交流平台,就应该妥善利用,否则会影响相关部门公信度。
时任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王兴宁就2010年广东举办“纪委开放日”活动邀请人选表示,因为是全国省级纪委中第一个举办类似活动,无经验可循。为谨慎起见,首先向党内开放,然后逐步向社会开放。杨小军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在开始时候对纪委监察部门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包括广东省在内许多地方都在逐步拓宽邀请范围。”
上一页 |